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
时间:2012.07.27

为促进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科发展和对外学术交流,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推动人民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第一卷第一期正式出版发行。

该刊是由人民大学创办的第一本全英文学术论文集,分人文、经济、管理、政治科学、法学、研究报告、书评等专栏。第一卷第一期文章收录了纪宝成、郑定、杨慧林、杨瑞龙、时殷红、黄卫平、查道炯以及郑德龟(韩国)等知名教授、学者及人民大学科研团队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第一卷第一期共印了1500册,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二期预计将在明年年初出版。

本报记者就学报英文版创刊的宗旨、目标、思路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常务副主编赵锡军教授。

记者:请问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的原因是什么?

赵锡军:创办学报英文版的倡议最早是由纪宝成校长提出来的,这个想法也得到其他校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赞同。纪校长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有一个平台,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学术界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向海外的学术界进行展示。

人民大学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教学、为社会服务、为政府出谋划策等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校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许多发展思路和研究成果。因此,如果要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办一个刊物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取得的成果,人民大学是当之无愧,当仁不让的。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这是人民大学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同时,人民大学发展至今,积累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也具备了创办国际性英文学术刊物的条件。比如,我校成功创办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几个学术水平很高的中文学术刊物;近年来,我校对外交流发展非常迅速,有很多老师在国外进修、研究,有很多留学归来的人才到我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我们还有一个声誉很好的出版社……这些都为学报英文版的创办提供了条件。

记者:请问学报英文版从提议到创刊经历了多长时间?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赵锡军:纪校长非常重视学报英文版的创办工作,亲自担任主编。高鸿业教授、查道炯教授和我担任副主编。2005年上半年,纪校长亲自主持了多次校长办公会,讨论学报英文版的创办工作。之后,纪校长又请来一些资深专家召开论证会,为创办英文版学报做初步的准备工作。冯俊副校长也多次召开会议,组织、研究怎样才能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使第一期英文版学报尽快面世。学校还专门在“985”项目中为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立项。

2005年下半年,由我校多位在国际学术界有相当声望的资深教授组成的编委会正式成立。由于缺乏创办英文学术刊物的经验,我们四处取经,不断摸索。工作渐入正轨之后,我们开始向我校有国际交流经验的专家约稿,聘请美籍语言编辑,逐步展开审稿、改稿等工作。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学校各兄弟单位,特别是科研处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报英文版在今年8月份终于创刊。

实际上学报英文版的创刊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比预计多了半年。这主要是由于有些工作比当初估计的难度要大,比如对稿件学术水平和英文语言的把握,要比中文刊物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记者:请问学报英文版与学报中文版在内容上有何关联?学报英文版的办刊思路是什么?

赵锡军:应该说学报中文版和英文版都代表了人民大学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学术刊物的水平和质量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都要选择能够代表人民大学最高学术水平的高质量文章;从内容来讲,都是以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但两者稿件内容没有直接重合。

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刊物定位和读者对象方面。中文版主要面向国内学术界,选用的稿件与国内研究思路比较接近。而英文版主要面向国际学术界,选用的稿件多半围绕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用国际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目前,英文版的稿件以约稿和投稿为主,与中文版是两个独立的稿件来源。

学报中文版创办时间较长,经验丰富,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在学术界的地位,建立起读者和作者的网络,管理体系比较健全。而英文版还是初创,尚在探索和尝试阶段。

我们要把学报英文版办成向国际学术界展示人民大学学者高水平学术成果的窗口,让它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联系的桥梁。同时,我们还希望学报英文版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民大学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层次。

记者:请问学报英文版在栏目设置等方面有哪些特色?如何体现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

赵锡军:学报英文版会根据每期稿件而设置不同栏目,基本上栏目的设置体现了人大现有的学科优势。比如,第一期设置了人文、经济学、政治与外交学、研究报告等栏目,反映了人大优势学科的闪光之处。第一期在人文部分主要讲述如何汲取古代的治国思想的精华建设当今的和谐社会以及中国的宗教研究问题;经济部分主要涉及政府在中国企业融资上所扮演的角色、地方政府在中国体制转型中的作用以及以韩国为例讲述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治理问题;政治与外交科学部分讲述了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商业外交、中国的转变和中国的对外政策以及中国的能源安全及其国际关系;在研究报告部分,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发展研究报告编委会2005年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中国“三农”问题以及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的问题。

除了展示学术成果,我们还要在英文版中展示人民大学风貌,比如创刊号中就有对人民大学的整体介绍。今后我们将陆续介绍人民大学的主要院系和重点学科。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学报英文版,提前对人民大学举办的学术活动进行宣传,让更多国际学术界的同仁了解学术信息,推动人民大学的学术繁荣。

记者:您认为学报英文版的创办将对人民大学迈向“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起到哪些方面的推动作用?

赵锡军:近几年来,人民大学对外合作、国际交流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学报英文版的创办对提升我校对外交流层次,拓展交流空间大有益处。对于我校专家学者来说,英文版学报为他们发表英文的学术成果提供了一个阵地,为他们与国际学术界同行更好地交流提供了方便。以后,我们还将推出学报英文版网络版,为人大对外交流提供另外一个通道和空间,让国际上的专家学者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人民大学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发展。随着一批又一批人民大学高水平的学者和学术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所了解和接受,人民大学的国际地位也会逐步上升。

同时,学报英文版的创办也会使人民大学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得到巩固。目前,在创办学报英文版方面,我们已经走在国内许多院校的前面,这必将有利于提升人民大学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可以说,学报英文版的创办是人民大学国内外学术声誉提升的新起点。

记者:请问英文版学报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赵锡军:目前,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刊物,怎样克服语言、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条件的障碍,使其学术成果能为国际学术界接受。我们正与国际上一些有经验的机构联系,特别是与建立管理学术数据库的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争取学报英文版能够被这些数据库所收录,这样我们的学术成果才能真正被国际学术界所认可。

此外,如何让国内外更多的专家学者知道并且认可学报英文版,将中国人文社科领域内更多的优秀学术成果通过刊物展示出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前者是一个远期目标,那后者将是我们每一期都要面临的挑战。

首期英文学报目录

HUMANITIES

JIBAOCHENGANDZHENGDING

LearningfromthePastHow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

YANGHUILIN

ReligiousStudiesinChina

ECONOMICS

LIUMANHONG

GovernmentRolesin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VCindustry

YANGRUILONGANDYANGQIJING

AModelofStepwiseInstitutionalTransition:ARe-

discussionoftheFunctionofLocalGovernmentinChina'sInstitutionalTransition

DUCK-KOOCHUNG

MismatchProblemsandSocialGovernanceinDevelopingCountries:

TheCaseofKorea

POLITICALSCIENCE

HUANGWEIPINGANDOLIVEWANG

AReviewofCommercialDiplomacyinSino-American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

SHIYINHONG

China'sChangeandChina'sForeignPolicy

ZHADAOJIONG

China'sEnergySecurityandItsInternationalRelations

RESEARCHREPORT

BYRENMINUNIVERSITYRESEARCHTEAMS:

The'Peasant,AgricultureandCountryside'(PAC)ProbleminIntegratedUrban-

RuralDevelopmentinChina

MovingTowardsaMoreHarmoniousSociety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