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中国发展指数首次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常务副校长袁卫主持发布会。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邱东就人大中国发展指数作了重要评价。袁卫常务副校长介绍了中国发展指数研究的背景情况,彭非教授简要汇报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翟振武、金勇进、喻国明、张小劲、顾海兵、李路路出席发布会。来自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会议。
这次发布的中国发展指数包括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生活水平指数、社会环境指数四个单项指数,它们相互联系,各有特点,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发展指数。其中,健康指数包括出生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万人病床数等指标;教育指数包括成人文盲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等;生活水平指数包括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比、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等;社会环境指数包括城镇失业登记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省会城市API、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等指标。
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发布会的讲话中指出,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测量、评价和引领中国的社会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方向发展,成为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人民大学最近研制开发的“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正是在服务社会、引领社会发展方面所作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人民大学是一个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机构,在度量和评价各个省市发展状况的时候,它不会受到任何利益的左右,能够做到公正和客观。(全文链接)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有关专家介绍,中国发展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并使用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地区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组。该指数综合测量经济、社会、健康、环保、教育等方面的地区发展状况和差异,体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思想,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指数编制方法都比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更完善,更科学,更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发展指数课题组成员由人民大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等领域的专家教授组成。中国调查评价中心组织袁卫、彭非、翟振武、金勇进、喻国明、张小劲、顾海兵、李路路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教授,对2005、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得出上述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按照中国发展指数的四个单项指数分布,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可以被划分为四个类群,它们在发展程度上有较大差异:第一类是北京、上海;第二类是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第三类是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河北、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湖北、新疆、陕西;第四类是重庆、海南、广西、宁夏、江西、四川、安徽、青海、甘肃、云南、贵州、西藏。
研究人员发现,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的观测和分析中,第四类省区数从2004年的11个增加为12个:海南省在2005年的数据分析中从原来的(2004年)第二类退出,进入到第四类;重庆市在2005年的数据分析中从原来的第三类退出,进入到第四类;陕西省在2005年的分析中从原来的第四类退出,进入到第三类;第三类省区数维持不变(12个),在2005年,重庆市退出,陕西省加入;第二类省区数从6个减少为5个,2005年,减少的省区是海南省;第一类省区数保持不变(2个)。这说明我国在区域综合发展水平上,地区的结构性特点比较显著,且区域结构相对稳定。
按照分指数排序,各个指数的前十五名分别是:健康指数为上海、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重庆、山西、湖北、湖南、河南;教育指数为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广东、山西、内蒙古、江苏、河北、陕西、海南、湖南;生活水平指数为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山东、广东、内蒙古、黑龙江、辽宁、河北、福建、吉林、山西、湖南;社会环境指数为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天津、海南、广东、西藏、广西、云南、山东、江西、宁夏、内蒙古。
综合来看,我国健康指数的地区差异最大,社会环境指数的地区差异最小;与2004年相比,我国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分布格局变动不大。
研究结果显示,以“城乡居民消费比”这一分指标衡量: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城乡居民消费比”小于百分之二百的省区仅有上海(189.25%),即上海城镇居民消费比乡村居民大89.25%,或城镇居民消费是乡村的1.89倍。城乡居民消费比指标大于百分之三百五十的省区依次有:西藏(499.90%)、重庆(402.56%)、贵州(396.76%)、云南(391.11%)、甘肃(358.83%)、陕西(350.99%)六个省区。即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的消费差距在五倍以上;这反映出当前我国城乡差距较大。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乡差距相对较小,落后地区的城乡差距相对较大。从地域分布上来说,我国南北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基本相近,东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差别比较显著。
研究表明,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当前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邱东对首次发布的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作了中肯评价。各位专家在发言中指出,编制中国发展指数是人民大学服务社会的又一项创新性举措,人大的中国发展指数较全面、客观、科学地对中国的发展状况作出了定量分析,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希望人民大学能进一步补充完善发展指数的具体操作,力争做的更好,使中国发展指数成为人民大学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