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三校博士生聚人大研讨“和谐社会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时间:2012.07.27

6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主办,三校研究生会协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和谐社会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第八届人大、北大、清华三校博士生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北京市教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出席并发表讲话,他们均对此次论坛给予高度评价,对今后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人才培养提出了新希望,并对三校博士生的学习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处长孙红培,团委书记代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党委书记张雷声、党委副书记于国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少军、团委书记王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史志钦、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张成岗应邀出席,来自三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也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组委会从提交征文的33位作者中,最终遴选出中国人民大学朱忠孝和潘西华、北京大学王小军和王旭琰,清华大学孙大为和李成旺等6位博士在会上做主题发言。朱忠孝博士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出发,论证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及主题;王小军博士提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要用辩证思维对待社会主义“剥削”问题;孙大为博士以孟子的民贵思想为例分析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现代价值;潘西华博士则在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野下阐述了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金融投机资本、不动产垄断资本和官僚权贵资本的管理”是王旭琰博士发言的主题;李成旺博士在发言中揭示了马克思和谐思想资源对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树发教授、张新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易杰雄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王峰明教授分别针对六位博士生的发言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全面剖析。专家们普遍认为,发言人的论文资料详实,内容丰富,论证透彻,角度新颖,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能够紧紧围绕“和谐社会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多维度阐释,充分体现了当代博士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了每篇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其他与会者也向6位发言人提出了问题,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学术意见。  

秦宣教授为本次论坛作了总结,他代表主办方对与会领导、点评专家及师生代表表示感谢,对参评论文给予高度评价,对论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三校博士生论坛是三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平台,自2002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学术成果,为三校博士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宽视野、多层面的研讨空间。

(编辑:文静)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