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工作会议
时间:2012.07.27

4月4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纪宝成校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袁卫常务副校长、王新清副书记出席会议,冯俊副校长主持会议,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及负责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参加会议。

纪宝成校长在会上对下一个阶段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宏观背景进行了深刻阐述。他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总体形势、各个层面和阶段的教育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发展重点,以及党和国家在教育发展战略上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分析。同时,他从横向的视角对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增长势头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之比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强调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应转移到“调整结构是前提,提高质量是核心”的轨道上来,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顺应时代需求,符合人们意志的重大战略选择。此外,他从历史的维度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由于受前苏联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而出现的过窄的专业教育倾向,过弱的人文修养,过强的功利性等现象不适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同时也远离了大学教育培养具有心智发达、通融识见和博雅情怀的高尚人才的本质规定。

纪宝成校长指出,本年度要紧密围绕 “学生工作年”和“校庆工作年”两个重点,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人才培养是学生工作年的核心所系,是继学校力抓校园建设、科研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之后的又一大重点工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正是在去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重大成就后,重新审视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和全面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一大具体举措。

纪宝成校长进一步就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措施方略进行了阐释。他指出,通识教育重在对现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道德、心智完善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人类在各个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强调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不是若干门概论课的组合,而应提高引导学生阅读原(元)典著作的比重。他同时分析了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可能将出现的困难和矛盾:首先,通识教育将涉及教育理念、制度安排、组织机构、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和调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因而操作起来会存在各种困难;其次,在师资条件方面依然存在严峻挑战,在岗的教师接受的教育并非完整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虽然在自己本专业领域出类拔萃,但是在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专业教育未必适应;第三,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形成具有世界通行、人大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

袁卫常务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势必影响研究生阶段的招生、培养等主要工作,要做好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的衔接工作。他指出,各学院单位及研究生培养管理部门在讨论本科生阶段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应加大对研究生阶段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讨论和认真研究。

冯俊副校长援引英国牛津大学的做法就通识教育的内涵做了扼要的概括,认为牛津大学的“读原典”、“导师制”、“讨论班(seminar)”等举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和借鉴。他对人民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初步构想,并指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设想。


会上,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胡娟、教务处处长陈岳分别就通识教育做了学理解释和具体工作布置。

对于本次通识教育会议的召开,纪宝成校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会后在全校范围内发起通识教育大讨论,让广大的师生员工参与进来,通过此后几次通识教育工作会议的深入研讨和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争取将广泛研讨的成果物化为一个适合校情的具有通识教育理念指导的本科教学方案的雏形,并继续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