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9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三项:总结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换届选举执行领导的班子;新闻院校互相交流办学经验。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振武、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中宣部新闻局局长胡孝汉、中华全国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晋峰,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何梓华教授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主持。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孙华玲,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高钢,副院长蔡雯、杨保军、彭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出席了大会。
何梓华教授首先介绍到会嘉宾,并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新闻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李东东副署长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她肯定了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取得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新闻出版事业在牢牢抓住机遇的同时,沉着应对挑战,自身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品牌报刊;另一方面,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并在有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着重强调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觉悟、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对于新闻出版事业能否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与会人员中无论是作为委员会中的理事,还是作为各自所在院系的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都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家的辛勤耕耘影响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未来。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杨振武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会议表示祝贺。并感谢多年来各高等院校为人民日报社输送了大量人才,希望新闻教育单位与人民日报社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合作。
新华社副社长崔济哲简要介绍了新华社与各高校密切合作的情况。他表示“新华社发展本着影响力作为标准,还会加快发展,还需要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学和传媒学专业的大力支持”。因此他希望各新闻教育单位以后多跟新华社沟通、联系。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同志简要地介绍了中国记协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他希望今年2月份创立的中国记协网能够成为沟通新闻教育和新闻机构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并且表示中国记协将在服务新闻界方面更加拓宽领域、更加提高服务的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晋峰同志宣读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此次会议的贺信。同时扼要地阐述了对形势的看法、提出了对新闻教育工作的一点建议。他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大提高的阶段,也就是教育教学水平的大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大提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新闻教育工作同样有一个大提高的问题,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说“我们要摈弃过去传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质量优劣的质量观,要树立起支持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质量。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很高的新闻业务能力,而且也应该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有很强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作了总结发言。他说:“传播事业的兴盛勃发离不开每一个记者,每一个媒体的点滴努力,更离不开每一位学者、每一个学术组织。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及其前身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闻传播的作用更加显著,扮演着地球村民隔阂疏离‘消解者’和相遇合作促进者的角色。”他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与会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