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正式出版
时间:2012.07.27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一个难忘的时刻。9月7日下午,当中国人民大学18位老教授从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的手中接过自己的自选文集时,现场掌声四起,气氛热烈,初秋灿烂的阳光洒在老教授的斑斑银发上,喜悦和开心在每一个人心里、脸上荡漾。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在中国人民大学七十周年校庆到来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7日下午出版座谈会在逸夫第一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主持会议,校领导纪宝成、程天权、袁卫、冯惠玲出席,这套丛书的部分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宋涛、许崇德、卫兴华、高放、周升业、李占祥、甘惜分、胡钧、方汉奇、严瑞珍、蓝鸿文、陈共、邬沧萍、庄福龄、王思治、黄顺基、孙国华、王传纶,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大图书馆领导以及学校各院系、机关部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的出版。
纪宝成校长首先代表学校授予邬沧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并颁发24K金荣誉纪念牌。
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的出版情况。2005年教师节,中国人民大学授予33位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离退休老教授首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以表彰他们长期以来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一年后学校决定为老教授们出版自选文集,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纪宝成校长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并多次听取有关出版情况的工作汇报,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这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工作。27位老教授参与了这项工作,他们收到约稿后,非常认真地把自己将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筛选,很多编选文章都是老教授们进入新世纪以后撰写的新作,表现了他们旺盛的学术生命力、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马俊杰副书记还代表学校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表示感谢,他们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强将,使得这套28部、1400万字丛书能够保质保量并提前出版。
纪宝成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必将载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史册!学校决定给在各个学科领域做出奠基性、开拓性贡献的杰出教授们出版这套丛书,既是对教师节的献礼,也是对人民大学校庆七十周年的献礼,表达了学校对老教授的爱戴。纪校长说,这套洋洋大观的丛书,是人大学术史上的丰碑,也是一个时代的丰碑,更是老教授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巨大贡献!这些著作,既承载了老教授的道德文章、学术风范,更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对大家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希望这套丛书成为人大学子的必读书目。纪校长表示,学校将会以《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作为开头,逐步将文丛变成文库,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由此记录中国人民大学的奋斗历程,也记录中国人民大学为繁荣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作出的贡献!
丛书的作者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9年的庄福龄教授,而年龄最大的是94岁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会上满头银发的宋涛教授作了精彩发言。他回顾了自己从1937年陕北公学以来的艰苦教学和学术研究历程,并表达了对人才培养、经济学教学方向、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的思考和意见。宋老由衷地感谢学校出版这套丛书,表示将促使学者更加努力地进行学术研究。
老教授卫兴华、高放、黄顺基、甘惜分、孙国华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们对学校为出版这套丛书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认为这体现了学校在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战略眼光和实际行动。
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这套丛书的出版,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既展现了人民大学学者的实力,也展现了中国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水平,甚至还能看出国家发展的脉络,学者个人的心路历程,这套丛书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也是我们老一辈学者毕生心血的凝练,学校很珍惜这套丛书,收藏在图书馆是一种象征,因为她代表了人民大学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传下去!
座谈会上,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代表学校向各位教授赠送了丛书。宋涛教授代表所有的作者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亲笔签名的文集。最后,校领导们恭祝老教授们身体健康,学术之树常青!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在中国人民大学七十周年校庆到来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7日下午出版座谈会在逸夫第一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主持会议,校领导纪宝成、程天权、袁卫、冯惠玲出席,这套丛书的部分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宋涛、许崇德、卫兴华、高放、周升业、李占祥、甘惜分、胡钧、方汉奇、严瑞珍、蓝鸿文、陈共、邬沧萍、庄福龄、王思治、黄顺基、孙国华、王传纶,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大图书馆领导以及学校各院系、机关部处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的出版。
纪宝成校长首先代表学校授予邬沧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并颁发24K金荣誉纪念牌。
校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的出版情况。2005年教师节,中国人民大学授予33位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离退休老教授首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以表彰他们长期以来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一年后学校决定为老教授们出版自选文集,定名为《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纪宝成校长亲自担任主任委员,并多次听取有关出版情况的工作汇报,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这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工作。27位老教授参与了这项工作,他们收到约稿后,非常认真地把自己将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筛选,很多编选文章都是老教授们进入新世纪以后撰写的新作,表现了他们旺盛的学术生命力、永不停歇的创新精神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马俊杰副书记还代表学校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表示感谢,他们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调用精兵强将,使得这套28部、1400万字丛书能够保质保量并提前出版。
纪宝成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必将载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史册!学校决定给在各个学科领域做出奠基性、开拓性贡献的杰出教授们出版这套丛书,既是对教师节的献礼,也是对人民大学校庆七十周年的献礼,表达了学校对老教授的爱戴。纪校长说,这套洋洋大观的丛书,是人大学术史上的丰碑,也是一个时代的丰碑,更是老教授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巨大贡献!这些著作,既承载了老教授的道德文章、学术风范,更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对大家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希望这套丛书成为人大学子的必读书目。纪校长表示,学校将会以《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作为开头,逐步将文丛变成文库,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由此记录中国人民大学的奋斗历程,也记录中国人民大学为繁荣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作出的贡献!
丛书的作者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9年的庄福龄教授,而年龄最大的是94岁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会上满头银发的宋涛教授作了精彩发言。他回顾了自己从1937年陕北公学以来的艰苦教学和学术研究历程,并表达了对人才培养、经济学教学方向、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的思考和意见。宋老由衷地感谢学校出版这套丛书,表示将促使学者更加努力地进行学术研究。
老教授卫兴华、高放、黄顺基、甘惜分、孙国华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们对学校为出版这套丛书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认为这体现了学校在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战略眼光和实际行动。
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这套丛书的出版,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名家文丛》既展现了人民大学学者的实力,也展现了中国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水平,甚至还能看出国家发展的脉络,学者个人的心路历程,这套丛书是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也是我们老一辈学者毕生心血的凝练,学校很珍惜这套丛书,收藏在图书馆是一种象征,因为她代表了人民大学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传下去!
座谈会上,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代表学校向各位教授赠送了丛书。宋涛教授代表所有的作者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亲笔签名的文集。最后,校领导们恭祝老教授们身体健康,学术之树常青!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