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第三届东亚合作论坛举行 东亚议题引起多方关注
时间:2012.07.27

11月10日至11日,“东亚合作论坛2007: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的官员和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在两天的研讨会中,与会学者就“中国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日本亚洲外交与日美关系”、 “半岛态势与韩(朝)美关系”、 “东亚区域一体化与美国”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由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

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岳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冯俊副校长、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韩国庆熙大学前校长、世界跆拳道联盟主席赵正源,中国前APEC高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嵎生,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副所长小岛宽之,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原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冯俊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光临本次论坛的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今天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较为繁荣、发展极具活力、引人瞩目的重要地区,是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东亚也是历史问题比较突出、军事形势变幻莫测、政治情况较为复杂的地区。东亚各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程度的历史关系和利益关系,而美国在东亚地区也拥有巨大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在这样一个合作与对抗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地区,如何协调美国与东亚各国的相互关系,构建一个以和平、发展和合作为主旋律的和谐东亚,相信是对有关各国政治家和学者们勇气和智慧的考验。冯校长说,在座的各位学者都是各国学术界的精英,我深信在未来两天的思想碰撞和砥砺中,各位学者能够扩大共识、巩固信任,为推动构建和谐东亚和和谐世界,作出我们的贡献。冯校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规模最大、学科覆盖最全的政治学和国际问题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近年来在国际关系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不断提高。此次由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合作论坛2007,是我校联系实际、服务社会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冯校长希望与会学者相互借鉴、相互交流,贡献和交流关于“变化中的东亚和美国”这个问题的真知灼见,希望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裘援平在致辞中说,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变化中的东亚和美国,其中“变化”二字是最为重要的,“变化”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趋势。几次科技革命引领的世界生产力跳跃式的发展,推动世界各国突破了地域和人为的分离,从分散走向整体化;推动着世界经济从各国分散的国内经济进一步走向全球化,将所有的国家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和国际体系之中,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东亚地区处在这种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局势之中,如何在新的变化局势中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治理全球性的问题、看待和对待别国的兴起、处理好本国发展和国际社会共同进步的关系,需要各国的官员和学者深入研究。裘援平主任指出,今天的形势,需要我们动态的眼光看待全球化和人类相互依存背景下的世界和东亚,来解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进步的潮流,以人类共同利益观与价值观,来探讨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和谐、合作、和睦之道,促进东亚的共同繁荣。

韩国庆熙大学前校长、世界跆拳道联盟主席赵正源在致辞中指出,最近六方会谈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朝韩双方关系进一步密切。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艺术交流在东亚地区已经大大的拓展,东亚地区的共同体建设也是稳步推进。中日韩作为该地区的主要大国,以及美国,必须应该齐心协力,共建一个和平环境,才能够在东亚地区形成互信、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解决相关的问题,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前APEC高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嵎生分析了东亚地区的形势,第一,在东亚地区这十几年的冷战就是前后到现在,一边成为了一个亚太组织,一个是亚欧会议,这两个会议本身的成立就反映了东亚地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APEC,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的组织,从美国西雅图会议一直到越南APEC宣言的发表,就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亚太。第二,在这个地区出现了朝韩问题。第三,“金砖”四国中的两个国家(中、俄)是APEC成员,印度是东亚峰会的成员。他指出,在构建和谐东亚的过程中,各国应摈弃冷战思维,促进相互合作;就东亚地区而言,中国应为良马,而不是与日本之间的两虎相斗。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事务所副所长小岛宽之代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作为日本外务省旗下的独立行政法人单位,成立于1972年,其工作主旨在于通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事业,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促进国际社会间的相互理解,维持和发展良好、和谐的国际环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一直从事与外国间的文化艺术,日语教育、日本研究/知识交流等领驭的国际文化交流事业。小岛宽之认为,促进多国专家间的交流,能够超越国家和思想分歧,建立相互信任,进而成为构筑稳定的国际关系的基石。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原联合国副秘书长陈健指出,之所以选择 “变化中的东亚与美国”为论坛的主题,有三个主要方面的考虑:第一、东亚地区应该说是有特别的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东亚有世界上发展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也是因为本地区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差距也有着越来越大的战略影响。第二、东亚也关乎美国的战略利益,特别是东北亚的和平和稳定,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各国的和平与稳定,以及美国的和平与稳定。第三、东亚地区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包括巧合问题,以及如何来确保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问题。

会议第二项议程是主题演讲,由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主持。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秦亚青教授就“地区主义引导作用和美国的作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所学院沈大伟教授就“东亚的变化和美国的作用”,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部高木诚一郎教授就“日本对冷战后的中美关系的看法”,韩国庆熙大学教授、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成克济就“东北亚的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就“美国与东亚合作的未来”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演讲。

与会学者随后围绕“中国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日本亚洲外交与日美关系”、 “半岛态势与韩(朝)美关系”、 “东亚区域一体化与美国”等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坦率和卓有成效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搜狐网、中国网对会议盛况作了全程直播,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外媒体就东亚热点问题采访了与会学者。

据会议主办方,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介绍,自2005开启的东亚合作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前两届的主题分别为“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和“构建和谐东亚:中国、日本、韩国的责任与作用”,对东亚各国在推动东亚合作中的责任、作用进行了有益思考,但是东亚合作不可能绕开美国,如何通过与美国开展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以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向前发展至关重要,这正是本届论坛选定“变动中的东亚与美国”为主题的出发点所在。

记者了解到,东亚合作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为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探讨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合作问题所搭建的一个高层次、机制化的交流平台,受到了东亚地区以及区域外学界、政界及媒体等多方面的广泛关注,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