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苏州市在人大举办高校专场招聘会
时间:2012.07.27

12月14日,冬日的严寒冷冻不了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内热烈的气氛。上午九时,“苏州市赴北京高校专场招聘会”在这里拉开帷幕。这次专场招聘由苏州市人事局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苏州市政府市长助理庄毓敏、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副主任李建敏、海淀区人事局局长杨莉、苏州人事局局长张厚和等出席了招聘会。

据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人介绍,招聘会之前曾向同学们发放过入场票,没有领到票的同学可现场凭学生证领票进入。此次约有3000多名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大学生参加,其中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此次参会的用人单位共有52家,其中包括苏州大学、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等在苏高校、外资和民营企业,提供约1600余个中高级岗位,覆盖了医疗、卫生、教育、电子机械、计算机、金融财务、管理、化工、建筑、外语等各个部门,预计聘用本科生866人,硕士研究生337人,博士研究生188人。

世纪馆内当天竖起了大幅的展牌,详细地介绍了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等苏州各地区的发展状况。苏州市长助理庄毓敏将苏州的优势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经济实力较强、开放优势明显、产业优势突出、发展环境优美、人才基础良好。她表示,苏州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服务业有着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尊才重才,苏州需要更多的人才创新创业”。

在接受采访时,庄毓敏谈到,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招聘高校大学生,是因为北京是高校最集中、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里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同时这样的招聘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人才的流动。在她看来,北京高校有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学生们处于全球开放的文化中,视野开阔,这是北京大学生的优势。她表示:“我们的招聘是开放的,不会局限于长江三角洲一带。”

苏州市人事局局长张厚和表示,北京大学生数量多、质量高,而苏州正好有大量的人才需求,“我们需要不同类型、各个层次的人才,这次招聘对象还是以本科生为主,从数量上就能看出来,占了一半多。”他还介绍说,此次招聘会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旦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达成了协议,可以立即签约,不用再经过繁杂的面试笔试等一系列程序,“这主要是表明我们的诚意,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我们双方共同构建一个诚信环境”。

据了解,“苏州市赴北京高校专场招聘会”是苏州市第一次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大型招聘会,也是人大为2008届毕业生举办的第5场大型招聘会。前四场分别为“广州市赴北京招聘2008届毕业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北京市东城区人才服务中心重点企业中国人民大学校园专场招聘会”、“辽宁中部七城市(沈阳经济区)中国人民大学专场招聘会”和“浙江省德清县中国人民大学专场招聘会”。来自新闻学院的许同学此前参加过几次招聘活动,这次希望应聘《苏州日报》。他提到,自己对于就业还是比较担心,觉得压力和竞争很大,同时也感到学校的就业服务做得很到位,“很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了‘求职路上,与你同行’。”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