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行百家”期刊专题调研组到书报资料中心调研
时间:2014.03.24

11月6日上午,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一行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开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行百家”期刊专题调研活动。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李建臣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综合业务司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党委副书记马俊杰出席调研会。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刘向兵,书报资料中心主任盛希贵,党委书记李遵清等中心负责人及各部门管理干部代表,科研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马俊杰副书记主持调研会。


程天权书记代表学校向调研组表示欢迎,希望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下,书报资料中心为中国的学术繁荣做出更大贡献。程天权书记说,经过50年的发展,书报资料中心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现状的一个展台、中国学术发展的一部历史、外国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成为中国学者展示成果的舞台和学人进步的台阶。在新时期,中心面临着新的问题,进一步扩大视野使期刊的覆盖面更加全面,应用数字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学术投入与产出比例是中心当前重要工作内容。


书报资料中心主任盛希贵从部门结构、人员结构、主要产品和服务、发行分布四个方面介绍了书报资料中心的基本情况。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编高自龙作主题汇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学术,深化改革,为我国期刊出版事业做出更大贡献”,阐述了期刊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突出的问题,并介绍了书报资料中心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所做的工作。书报资料中心《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汇报了书报资料中心进行体制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发挥传统优势,创办《创业家》市场刊杂志的时代背景和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结合当前新闻报刊发展的新趋势、书报资料中心的办刊实践做了发言。她希望书报资料中心能够抓住机遇、弘扬传统、勇于创新,在新的形势下编辑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和原发期刊,做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评价工作,走出一条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型发展道路。


李东东副署长在听取书报资料中心的报告后说,书报资料中心自创办以来就以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为己任,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综合性、跨媒体、现代化的学术文献整理发布机构、期刊出版机构和信息加工服务企业,被誉为“中华学术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和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东东副署长结合新闻出版事业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主题,对书报资料中心提出四点希望:改革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旧体制,进行体制创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引进人才,整合校内外资源,盘活已有刊号资源,打造一流期刊群,走符合市场规律的科学发展之路;凭借内容优势,推进网络出版,走数字化之路,是科学发展观对媒体产业在新环境下的内在要求;发挥独特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为国家软实力建设做出贡献。


李东东副署长引用龚自珍的诗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希望书报资料中心在新时期的大好环境下,大胆创新,引进人才,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深化改革走出一条示范之路。希望书报资料中心以成立50周年为新起点,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把书报资料中心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骨干企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后,李东东副署长向书报资料中心赠送了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政协会议召开期间,新闻界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等相关情况的8篇通讯复印件。


专题调研会前,李东东副署长一行参观了书报资料中心办公区,走访了市场部、时政编辑室、文史编辑室等,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高度评价了书报资料收集工作的价值,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工作,为中国学术做出更多贡献。


“十行百家”专题调研活动是新闻出版总署按照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部署和要求,集中开展的专项调研活动。新闻出版总署组成十个专题调研组,分别就出版、报纸、期刊、网络、印刷、发行、工作室、进出口、版权、出版局等十个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组织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以推动新闻出版业增长方式、体制机制、政府职能的“三大转变”,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为实践载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以真正取得成效,全面实现新闻出版业的科学发展。

(编辑:叶子源)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