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学术研讨会举办
时间:2014.03.24

7月8日,“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新世纪以来世界政党的发展趋势、政党制度比较与借鉴、政党体制转轨与政治转型、当代中国的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汲取和借鉴当代世界政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学术理论上阐释中国特色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统一战线理论的研究作出新的探索。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牛有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负责人周淑真教授主持会议。各民主党派中央、北京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专家教授参加。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对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结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政党理论研究,为统一战线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牛有成希望北京研究基地能够统筹力量、联系各地、集中智慧、服务决策,体现北京的文化优势,在政党理论研究方面有更加突出的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特色,指出要在中西比较、中西借鉴、中西交流的语境下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政党建设。他说,中国人民大学将同政党政治领域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升研究实力、以多种形式推动政党理论研究。

考察国外政党的兴衰轨迹,寻求国外政党执政参政的有益启示,与会专家分析了德国左翼政党的发展情况,从德国统一前左翼政党的发展情况到今天改变德国政治版图的脉络进行了梳理;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模式为例,比较了体制内民主化、政权更迭导致民主化等两种发展模式的特征和基本动因;剖析了国外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分析了对我国政党监督制度的几点启示;考察了国外政党在遵循民意、集中民智、引导民情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分析了执政党赢得民众持续支持的策略实践。与会学者指出,要从比较、借鉴的角度看待国外政党的发展情况,学习国外政党执政参政的可取经验,推进中国的政党政治发展。

与会专家以当代中国政党格局开始论述,分析了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和政党格局,指出中国政党政治创制了新型的复数政党概念和政党执政的体系形态;分析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提出要有效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好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始终抓住人民民主这个本质和核心;分析了多党合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多党合作制度是政治基础;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法律化、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和角色定位、加强参政党建设与提高参政能力、规范政治协商内容与方式、调整政协界别代表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若干建议。

与会专家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光辉历程,分析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和组织工作的经验和案例。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发挥参政党的参政议政作用,进一步引导社会新阶层实现政治参与。

在加强政党理论研究方面,与会专家分析了政治学教科书中“政党”内容的演变轨迹,分析了中国政党理论研究的发展情况。有关专家提出,我国政党理论研究从研究中共党史和民主党派史肇始,有关学者分别从共产党的建设、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政治学与比较政治等不同角度开展研究,称之为“党的学说”、“党的建设理论”,分门别类加以研究。对照今天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政党理论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将各种类型和各种模式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比较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现象的研究统一起来,总称为“政党政治学”。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负责人周淑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观点明确、交流充分、氛围和谐,与会学者思想解放、讨论热烈,以问题的眼光、国际的眼光探讨了政党发展的新形势和进一步推进中国政党政治建设需要着力的几个要点,为进一步推动政党研究和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她希望各位学者能在研讨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思想、凝练主题,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推进政党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作出新贡献。

相关链接:纪宝成校长在“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编辑:徐晶晶)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