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清末民初的中日关系——孙中山、梅屋庄吉的交谊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办
时间:2012.07.26

  9月4日,“清末民初的中日关系——孙中山、梅屋庄吉的交谊及其时代” 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堂举行。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公使山田重夫,亚洲和平贡献中心理事长西原春夫,梅屋庄吉曾孙女小坂文乃女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军、顾问何大章等各界中日友人,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主持。纪宝成校长、福田康夫先生、丹羽宇一郎大使先后致辞,共同回顾了中日两国人民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并一致表示,尽管中日关系还存在着不如意之处,但友好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中日友好已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尤其是以孙中山先生与梅屋庄吉先生的珍贵情谊最为两国人民所称颂,当前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孙先生、梅屋先生百折不挠、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将两国先贤开创的中日友好关系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在大会发言中,与会学者分别就“孙中山、梅屋庄吉的交谊及其理想”、“孙中山、梅屋庄吉的时代”、“清末民初的中日关系”等几个主题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孙中山与梅屋庄吉的友谊、孙中山研究的意义、孙中山实业计划、中日民主党派、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考察、日本新名词在华传播、“东学”问题、日本对东北地区的调查、民国时期大学的日本史教育等多个方面。在缅怀先辈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孙中山先生与日本友人的真挚情谊之外,与会者还重新从各个视角审视与剖析了清末民初时代背景下的中日关系,丰富了孙中山及近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亚洲和平贡献中心共同主办,日本温故创新会、中日友好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日本驻华大使馆等协办,是为配合在宋庆龄故居举办的“孙中山与梅屋庄吉”主题展览而举行的。

新闻背景:

  梅屋庄吉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实业家,与孙中山有着30年的跨国友谊,同时,他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坚定战友,始终如一地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梅屋庄吉1895年1月在香港首次见到了孙中山,两人一见如故。为了协助孙中山实现理想,梅屋庄吉决定倾囊相助,并立下“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的誓言。此后,梅屋庄吉多次筹集资金购置军械、弹药,在东京有乐町设立“中国同盟会后援事务所”,在滋贺县八日市建立革命军飞行学校等,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都予以倾力支持和资助。据统计,梅屋庄吉投入中国革命的资金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万亿日元。同时,梅屋庄吉的夫人还促成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并在梅屋庄吉的家宅——著名的松本楼,为两人举办了婚礼。在孙中山逝世后,他顶住压力,铸造了四座孙中山铜像赠送给中国。

  今年8月24至29日,《孙中山和梅屋庄吉展》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展出。展览旨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展览现场用大量的图片和实物,追述孙中山先生和梅屋庄吉先生的深厚友谊。

  相关链接:

  程天权书记出席“孙中山、宋庆龄与梅屋庄吉展”开幕式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人民大学 纪宝成校长会见

  (编辑:毛岩政)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