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民盟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第三届“民生”论坛,邀请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养老与健康产业发展。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葛剑平出席论坛并致辞,民盟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刘玉芳、秘书长赵雅君、参政议政部部长徐荧等出席。
靳诺书记在致辞中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作出部署,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高校深入研讨这一课题,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学校鼓励广大教师深入社会基层,调查研究一系列民生课题。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民盟成员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作出了突出贡献。相信民盟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在民盟中央以及民盟市委的领导下,一定会为国家改革发展,为学校发展建设继续做出新的贡献,学校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民盟组织开展工作。
葛剑平副主席表示,民盟具有“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举办“民生”论坛是民盟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效方式,也是民盟中央和民盟北京市委深入高校与盟内外专家共谋发展的工作形式,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品牌,中国人民大学民盟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峰值高、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非常突出,“未富先老”现象严重,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希望民盟组织为此出实招,为北京市推动有关工作提供助益。
会上,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界代表就制约养老与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突出问题、改善途径展开讨论。
原全国政协常委、原民盟中央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90岁高龄的邬沧萍教授提出,应该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思维,发展“健康、参与、保障”三位一体的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即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面对人口老龄化,在实现个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同时实现社会健康。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题做了主题发言,分析了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我国在应对老龄化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于未来七年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期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围绕加快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社会与人口学院杜鹏教授就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韩克庆教授就养老服务市场化等问题分别提出思考与建议,民盟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主委、商学院教授郭国庆从企业战略视角分析了健康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冰教授提出了身心健康是21世纪的新财富理念,中国投资协会大企业委员会会长李启明提出了创建老年城的初步设想, 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从企业视角剖析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方工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赵继新教授代表民盟北京市委2013年调研课题组以《加大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培养力度》为题发言,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论坛上,由民盟青年盟员教师发起,以关心离退休老教师为宗旨的“师生暖心社”正式成立,靳诺书记与葛剑平副主席为“师生暖心社”授旗。
民生论坛创建于200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和民盟北京市委联合创办,旨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优势,围绕民生领域重大问题进行探讨,探索民盟基层组织参政议政有效方式。本届论坛由民盟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承办,民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委员、经济学院副教授彭丽红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齐鹏飞、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宇、离退休工作处处长葛秀珍以及学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