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首届老年节研讨会在京举行 聚焦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来源:劳动人事学院
时间:2013.10.18

10月12日,在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13日)到来前夕,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福利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老年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为本次会议致词,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和副主席陈秀榕等多位领导与老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1·1

研讨会会场

来自全国人大、全国老龄办、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领导和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人约100人出席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

8

老年福利项目成果发布与新项目启动

郑功成教授在介绍本次会议背景时指出,以寿命不断延长为主要标志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最具综合意义的核心指标与积极成果,而重阳节自战国时代沿袭至今则是我国深厚的敬老尊老文化的重要体现,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老年节,使这一节日从民间传统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是优良传统与现代法制的有机结合。中国是当代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最显著的发展中国家,老有所养需要一整套制度体系来支撑与维系,同时还要维护并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用中国智慧来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他还呼吁将老年节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与春节、中秋、端午、清明共同构成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节假日体系。

2

郑功成教授主持会议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致词中向全国老年人表示节日祝贺。她指出,老年人是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的群体,也是需要全社会关爱的群体。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分享国家发展成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民生目标,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的老年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

3

张梅颖副主席致辞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及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秀榕在讲话中强调,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需要步入法制化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为所有人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但法制化轨道并不等于只有刚性的制度安排,还需要注入符合传统道德与伦理的柔性元素。她还介绍了2012年由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组织修订,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4

陈秀榕副主任委员讲话

全国老龄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传书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和抚养比高三大矛盾,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他强调,未来我们要着重建设六大体系:构建全面应对规划体系,可持续老年收入保障体系,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防治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老少共融的宜居体系和共建和谐的体系。

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王建伦呼吁“老年人要重新认识自己在国家经济社会当中的地位,我们不是一个单纯被赡养的对象,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自立自强,积极、主动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并倡议老年人担负起共同提升社会公共道德的责任,强调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5

王建伦会长在发言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在会上强调,要保障老年人权益还需要在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法规,以便法律规定具有可操作性。他并介绍了拟议中的法规制定计划,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关注老年事业并对相关立法与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6

朱勇副主任在发言

年逾九旬的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在会上呼吁树立积极老龄化观念并用以指导老年事业的发展,他认为积极老龄化突出的是老年人的参与,能够发挥老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值得提倡并在相关政策中得到具体体现。

7

邬沧萍教授在发言

在本次研讨会上,有近30位知名专家学者做了报告。其中: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兼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主任吴玉韶做了“弘扬尊老传统、增强应对老龄化软实力”的报告,中国社会法研究会名誉会长贾俊玲教授做了“完善老年法制建设、全面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做了“中国老年人状况分析”的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做了“双层多支柱老年保障体系刍议”的报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能力建设中心副主任吕建设做了“加强养老保险服务、加快人才培养”的报告,民政部培训中心副主任袁德做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报告,民政部社会福利司老年人福利处处长王辉做了“养老服务的国家政策支持”的报告。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文炯教授做了“老年保障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报告,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做了“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与发展思路”的报告,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助理林义教授做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战略思考”的报告,首都经贸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教授做了“关于加强我国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报告。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席恒教授做了“养老服务七要素及其实现”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丁建定教授做了“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的报告,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林闽钢教授做了“养老服务需要强调公益性”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副教授做了“整合制度,完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体系”的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党委书记袁定清教授做了“健康管理技术在养老事业中的应用”的报告,清华大学住宅与社区研究所所长邵磊教授做了“机构老年人生活环境设计模式研究”的报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松怀做了“老年人康复服务模式”的报告,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尚少梅教授做了“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的报告,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研究部部长马金昌做了“老年人中医保健养生服务模式研究”的报告,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共政策室主任孙陆军做了“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模式研究”的报告。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的重大战略问题,现行老年保障法制还需要健全,各项养老金制度还亟待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还迫切需要有符合国情的新思路与具体措施。主张在努力打造刚性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同时,还要弘扬敬老尊老的文化传统,营造符合国情的、理性的养老氛围。各位专家学者还为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重塑养老文化等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编辑: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