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2011”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都理论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深入研讨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和积累的主要经验。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鲁炜,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程天权出席论坛,著名专家学者李捷、李忠杰、李君如等在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程天权书记在大会致辞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90年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提出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深入研究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紧密相联,任何时候照搬书本都会因脱离中国的实践而使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出现曲折。认真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必须特别注重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正确处理立足国情与把握世情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我们既要为过去的成就而欢呼,更要清醒地面向未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发言中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现象同样值得关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文化上的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文化和殖民文化的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文化基础。而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渐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形态,即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确立伊始就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而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制度未能发挥作用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90年,是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的90年,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大理论成就的90年。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对于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总结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是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一个品牌学术活动,自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6届。此次论坛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论坛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文章130余篇。
(编辑 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