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可以自由地诠释大自然,但律师可以更自由地诠释真理”。律师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法律秩序为己任,是实现法治中国的重要力量。人大法学院律师学院创新理念,顺应时运而生,肩负引领中国律师业正规化教育的使命,争做中国律师教育的领路人。
培育精英:志存高远,因材施教,勇为人先
打造“律师教育的旗舰、律政精英的摇篮”是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的目标。律师学院于2010年4月26日正式成立,是中国人民大学为落实国家法律人才发展战略,创立中国律师专业化教育体系而设立的一所二级学院,是我国第一所由部属重点高校组建的律师学院。学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雄厚的法学教育和科研力量,聘请国内外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担任客座教授,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律师精英为目标,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现代化的律师专业教育体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律师发展的律师教育新途径,办成中国律师教育的品牌学院。学院成立三年来,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律师学院的各项工作初见成效,站住了脚跟,打下了基础,摸索了律师正规化教育的途径,在全国近二十家律师学院中名列前茅。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法制建设需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律师学院立足于中国律师发展的现实,创新教学模式,凝聚国内外优秀律师教育人才,整合中外律师教育平台资源,以培养律师法律思维模式、提高律师实务能力为教育内容,帮助律师全面提升执业能力,塑造律师业的领袖人才,努力走出了一条集原创性、实用性、前瞻性为一体的律师教育发展之路。
律师学院首先从学生选录工作入手、优中选优,为培养精英奠定基础。律师学院的学生选录,采取自愿报名、学院审查录取的方式。每年新生入学后,由学生自愿提出申请,经律师学院组织申请者面试后,录取律师方向的研究生。通过这种选拔方式,保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适合的专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潜力,提高成材率。律师学院成立至今,已经与法学院联合招收了42名法律硕士(律师方向)研究生。
其次,律师学院根据律师培养的实际需要,采用学术+实践的“双导师制”,为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提供指导。学院精选了二十名业务专长突出、热心法学教育事业的精英法律人士及律师担任授课老师、合作导师。充分保证学生在具备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兼备扎实执业能力。目前,2011级、2012级法律硕士均已配备了联合导师。
为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律师学院精心设置了独具特色的课程方案,以14门法学基础课程必修课为框架,开设了12门方向专业课程,其中6门方向必修课,6门方向选修课。课程内容覆盖了律师基础业务的各个方面,增加了律师执业基础、律师诉讼实务、律师非诉讼实务及基础律师业务实务为专业骨干课程,辅之以各专业律师业务高级技能集中培训课程,通过实务课程讲授、律师技能实训、真实案例实战等多种方式强化律师职业素养和技能教育,使学生能较全面掌握律师执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律师职业的基本素养和独立办理基础律师业务的能力。
律师学院还特别注重专业实务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课堂模式,借鉴国外WORK SHOP(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实务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实际案例为主线,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加强与学生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考试中除了传统笔试、口试等方式外,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选用模拟法庭、模拟法律谈判等形式,使同学们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务中去。
在立足学术、注重实践的校内教学基础上,律师学院还有意识地整合校外资源,通过举办系列讲座、课外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直观感性的法律教育。目前,律师学院紧密围绕律师事务,打造了“律师之路·名师讲堂”系列讲座。学院先后邀请了张弢、李肖霖、龚志忠、黄海星、景岗、李晓斌、陈有西、韩冰、朱茂元、江华、高子程、钱列阳、郑雪倩等知名律师做讲座,就各自擅长的领域与学生作交流。目前讲座已开设13讲,讲座内容注重实务,更具针对性,符合研究生专题授课模式,启发学生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律师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寓教于学,在点滴积累中感悟法律文化。每学期,学院都会组织多种课外活动,如组织2011、2012级学生去北京市人民艺术剧院观看话剧——《原告证人》,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感受英美法系国家紧张激烈的对抗式庭审模式;组织学生前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刑事示范庭审,使学生直观接触庭审程序,现场领悟书本中的程序法知识。
除了研究生教育,律师学院还根据相关行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了专业、行业培养课程。在专业律师方面,律师学院已举办了“证券发行上市”、“房地产法律业务”、“刑事辩护法律业务”、“律师事务所管理”、“公司并购律师实务”、“侵权责任法律师实务”等28个法律实务研修班。这些研修班主要面对具有5年以上律师执业经历,需要进行实务提升、专业定位的律师,助推他们执业生涯的二次腾飞。
在行业从业人员培养方面,律师学院积极与国家各行业协会合作,强强联手,先后与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工商联房地产基金、中国海峡交流协会、北京专利代理人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各行业内从业人员提升法律素质作出积极探索。
此外,为了满足企业家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律师学院专门举办了三期企业家法律研修班,聘请著名律师、教授为他们讲授与企业管理关系密切的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劳动法等法律,这些培训提高了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的管理水平和规避风险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法律素养。
除了上述专门的行业教育,学院还与时俱进地开发了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律师学习新知识,提升执业能力的需求,使广大律师足不出户轻松上网学习,体验律师学院精品课程。
胸怀法治:践行公益,大爱无言,行业表率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律师,一个集正义、自由、独立、智慧、财富为一体的社会精英群体。律师学院不仅注重教学工作,而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培养有爱心的律政精英,主动将这股力量凝聚起来,助推国家法治建设。
司法改革是国家法治建设重要的一环。为探讨司法改革中律师应有的地位及作用,律师学院举办了“首届律师学院论坛——律师与司法体制改革”,邀请了众多法律界专家、学者和知名律师参加。他们就中共司法改革的进程、律师参与司法改革的作用、司法改革对律师事业的促进、律师如何推动司法改革的进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律师学院为法律界专家、学者及律师提供的这一研究律师与司法体制改革问题良好平台,必将有力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律师更是国家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律师行业自身的发展方面,律师学院先后成功举办“中国律师百年回顾与展望”高峰论坛和西部律师公益培训课程。其中,“律师百年”论坛回顾了律师百年发展历程,展望了律师制度的发展前景,在凝聚行业共识、推进民主法治、唤醒责任担当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西部律师公益培训课程现已举办三期,有来自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168名律师来到人大学习。学院免除了学员全部的学费和住宿费,并且提供路费补助。此项公益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每期均组织西部律师学习、参观。这不仅为西部律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为提高西部地区律师执业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
学以致用:拓宽渠道,加强交流,追求卓越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系列的成就并没有让律师学院志得意满、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坚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有效的为律师提供宣传自己窗口,展示风采的舞台,也为各地律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律师学院一直注重与各地律师协会的合作。学院成立以来,分别与上海、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珠海等十余家省市级律协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与各地律协开展合作。2012年7月在南京启动了“律动中国”第一站,由律师学院邀请知名律师蒋敏、蒋勇、钱列阳给参会200名律师授课,受到广泛好评。
律师学院也注重与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首届律师学院论坛圆满结束后,全国各地五十余家律师事务所与律师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与律师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上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便利的方式接受律师业务培训,参与律师学院举办的律师业务研讨会、立法建议交流等活动。律师学院还为各地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搭起平台。
律师学院加强网络宣传平台的搭建。学院与中国律师网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方圆律政》杂志、《检察日报》、“正义网”是学院忠实且重要的合作伙伴;学院还与搜狐新闻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律师学院还高度重视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层次。学院于2011年7月15日与英国律师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就国际法律实务(LL.M)项目的合作达成共识,为广大律师提供了实用、高端的国际法律实务课程培训平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律师学院将继续坚持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突出实务。胸怀法治之心,肩负起为社会培养优秀律师、精英律师的重任,进一步为加强地区间、国家间律师的交流搭建桥梁,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为探索出中国律师正规化教育体系之路,为实现打造“律师教育的旗舰、律政精英的摇篮”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