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第三轮参评一级学科整体及结构状况分析大会,部署全校一级学科分析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常务副校长冯惠玲、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王利明出席会议,各一级学科主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国人民大学近期组织了学校各一级学科开展学科分析,从学科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措施等方面提交分析报告,并将在今年7月召开的学院工作会议上进行总结。
陈雨露校长指出,学科建设水平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突出结构、质量和成效评价,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评估指标体系日益科学稳定,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和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在历次学科评估中都取得了优秀成绩,并从中体现了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加强智库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成效,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人民大学此次开展的学科分析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要用历史的眼光,着眼于中长期发展,进一步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群策群力、切中实际、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
冯惠玲常务副校长随后作出学科分析整体部署。她强调,要理性、科学、认真地分析学科评估结果,在分析中既要看所获排名,也要看所得分数;既要看到自己的长项,也要发现存在的短板;既要注重总体指标,也要注重人均指标。另外,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行横向分析,研究相应政策措施,为学科建设提供服务保障。学校、学院各层面要广泛深入地展开调研讨论,在实行学科负责人责任制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力量,凝聚智慧、形成共识。要坚持实事求是,边分析边建设。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作出第三轮参评一级学科整体及结构状况分析,具体介绍了此次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详细分析了各个学科在各个指标上所反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保持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等优势的同时,各学科要进一步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