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的影响”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CIEESS)与英国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共同举办,为两家联合研究项目的活动之一。
参加此次大会的有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英国驻华大使馆等几十家单位,云集了能源政治、能源经济、能源金融、能源关系、能源技术各界的顶尖学者以及主要能源企业的研究人员和政府政策制定部门高级官员。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Sebastian Wood)、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详琬院士、英国能源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夫·爱索普(Christopher Allsop)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出席了此次活动。
伊志宏副校长致辞时讲到“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的影响”圆桌会议是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在上海举办的大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际会议暨分布式能源论坛”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之际,成立十年来中心在学校和国际关系学院的直接支持下,在召开学术讨论会、出版能源合作报告、承担科研项目以及开展能源研究的国际合作上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人民大学能源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伊志宏副校长认为,由“页岩气革命”引发的北美能源独立不仅对当前全球油气供需产生巨大影响,也对全球地缘经济和政治产生多重影响。研究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的影响,对建立中国的能源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将利用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能源问题相关战略研究,协助国家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吴思田大使致辞时指出,从能效到可再生能源、天然气,以及预防能源危机的发生和全球能源治理上,中英两国之间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随着页岩气不断改变,北美的能源安全对于全球能源供给和价格的影响也是英国最感兴趣的。能源供应的中断有时也是由于价格的迅速增长而引起的,这会极大的破坏经济增长和世界各地相关国家的稳定性。吴思田大使表示,此次研讨会是中英双方合作的一部分,他代表使馆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对此次会议的帮助。
中外学者们就“北美能源独立的国际影响”、“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国内政策的影响”、“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国际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政策反应对世界的影响”四项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得出了北美能源独立对中国的影响“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对于中国国内政策的影响大于国际政策“、“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以及“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的五大结论,以此重新定位了中国在未来能源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