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16日,由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举行。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20多所高校与中国残联、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机构约8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项目首席专家郑功成主持了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冯惠玲教授为研讨会致词。她在欢迎并感谢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及来自全国社会保障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参会的同时,也向与会者介绍了人民大学实施2011计划和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情况,并期待着社会保障领域能够通过协同创新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对郑功成教授牵头的全国性社会保障研究团队及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国家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引领社会舆论及社会思潮方面也产生了直接的良好的效果,对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与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在讲话中,窦玉沛副部长还介绍了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情况,希望学术界能够进一步重视对包括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事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推进这一领域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项目首席专家郑功成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进展。他指出,这是继2007年启动并于2010年完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后,再次聚集全国学术界力量共同从理论上探讨与规划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战略的重大科研活动。从2011年启动以来,先后召开了2次综合研讨会,9次专题研讨会,设立了六大子项目,约60多位来自全国20多个学术机构的老中青学者参与,迄今形成了共计49个研究报告的初稿,从而是全国首次对整个社会福利事业进行全面、系统、长远规划的研究。郑功成教授还简要介绍了这一重大战略研究的基本理论判断与基本思路。
会议围绕着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设立了“总体规划与国外借鉴”、“老年人福利制度发展战略”、“残疾人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等专题研讨会场,围绕主题与专题分别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陆士桢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教授,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教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张恺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树菡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黎建飞教授,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邓微教授等28位课题组成员在研讨会上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研究员、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法人代表)冯晓丽、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南京大学原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童星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教授、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席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教授、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关信平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吕学静教授等分别主持或评论了相关战略报告,并与大家一起进行了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并将实现覆盖全民目标的条件下,社会福利事业的滞后不仅导致城乡居民的福利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拖累了其他制度的健康发展并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如一些退休人员虽然养老金收入高却缺乏必要的老年服务,儿童福利事业与残疾人福利事业根本不能满足需要,直接损害了这些群体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权益。因此,国家应当像重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一样地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并在加大公共投入的同时努力吸引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的进入,在深化社会福利事业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同时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与家庭及个人共担责任的格局,通过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来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持续提升。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问题、现行福利制度的缺陷以及当前理论学术界与公众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学者应当具有学术良知与责任担当精神,应当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福利制度发展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与建设性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