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系列公开课拉开帷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学校办公室主任、校庆办公室主任刘向兵出席开讲仪式,刘向兵副校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校庆公开课的总体情况和开设目的。教务处处长洪大用主持开讲仪式。
27日当天,全校共有8场校庆公开课。第一堂是由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张杰讲授的《金融学》公开课。
物理学系李涛教授主讲《量子力学》公开课。李涛教授讲授了量子力学的原理、概念、数学框架、计算方法以及量子力学对于原子物理现象的应用。
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主讲《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公开课。曾湘泉教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就业能力,特别是就业能力中的软技能进行讲解、分析与讨论。同时还对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能力现状、软技能的价值、软技能分类分层、测量与评价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软技能等进行系统地、详细地介绍。
新闻学院张征教授主讲《网络时代新闻记者的职责与素质》公开课。张征教授首先谈网络时代新闻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指出社会发展对新闻业提出新的需求,并结合网络时代的新闻功能,阐述了记者职责的变化以及记者所要具备的素质。
统计学院袁卫教授讲授《统计学概论》公开课,是统计学专业入门导论课,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统计学的广泛应用,培养专业兴趣。课堂上袁卫教授讲述内容覆盖面广而又收放有度,严谨之中透露出轻松幽默。
文学院程光炜教授讲授了当代小说解读》公开课。程光炜教授结合文学史知识,对莫言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进行细致深入的文本分析,并结合文学、社会学的视角,讨论乡土题材小说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当代史这个“认知性结构”是如何进入当代作家的创作过程的。
艺术学院陈传席教授讲授《中国古代书画理论原著选读》公开课。陈传席教授选取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有理论深度的古代书画理论原著,锻炼学生阅读、理解基础文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心理学系时勘教授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公开课。时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特征,提出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准备的建议。
为响应“回归本位的校庆、引领明天的聚会”的校庆主题,展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成果及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的风采,教务处组织学院进行了认真准备,遴选了相关学科领域的名家大师,以专题讲座形式,在校庆周(9月27——10月3日)期间,面向中国人民大学师生、返校校友开放了23个公开课堂,本次系列公开课堂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科领域广泛,从《金融学》到《当代小说解读》、从《〈周易〉与人生智慧》到《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与双赢》、从《统计学概论》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等等。作为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学术校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课堂旨在丰富校庆活动的内容,为师生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师生互动,营造“教师乐教,学生爱学,教学相长”的重视教学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