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60与90后的对话——大学生经济生活变化”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新图书馆多媒体厅举行。该论坛是“2011我们的生活——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调查”活动“10城19站高校论坛”的第二场主题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俊杰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元春教授、哲学院葛晨虹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就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消费观念、理财能力等经济生活方面与学生展开讨论,并通过现场、腾讯微博等途径与大学生和网友互动。论坛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蒋昌建副教授主持。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李功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水泉教授和来自各院系的师生代表近1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以“大学生经济生活变化”为主题,围绕当今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研讨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形态变化的方方面面。
马俊杰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三个紧密结合”,这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的人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学生群体。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大学生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形态非常值得我们全社会关注和探讨。我们有必要为当代大学生建立科学、理性、健康、合理的经济生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经济学院09级博士生马涛、国际关系学院10级博士生吴韵曦、劳动人事学院08级本科生赵梓竹和现场的学生们就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爱好,对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高校大学生经济生活和行为的冲击等问题与嘉宾展开交流。
“2011我们的生活——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调查”是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的支持下,由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音青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央视市场研究集团、山东教育电视台共同举办的调查活动。调研期间,活动组委会将设置九大主题,在10个城市分19场进行“‘60后与90后’我们的生活”跨界对话,主题涵盖大学生精神与物质生活变化的方方面面。“60与90后的对话——大学生经济生活变化”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和中国教育报刊社、北京大音青春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共同承办。
(编辑 燕燕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