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华工商时报]黄孟复柳传志王文京在人民大学纵谈就业创业
时间:2008.04.21

4月19日,由全国工商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倡议发起的创业讲堂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用友股份董事长王文京与人民大学的学子共同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讲述民营企业的创业史,并探讨新时代青年人应具备的就业创业观,精彩的言论激荡着年轻人的心灵,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主持了这次活动。

大学生创业最有基础

孙晓华:一位同学请问黄主席,如何看待中国的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建议?

黄孟复:对于中国大学生创业,我们的期待非常高。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占我国就业比例越来越多,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有基础的。因为农民工的创业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到城里来又回农村,这里应该会有一批人成功,但这不会是历史的长时期现象。随着我国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大学生应该成为创业的主体,我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来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大学生创业和农民工创业从总体来讲,意义还不完全一样。像我们这两位老总(柳传志和王文京)都是知识分子创业,想清楚了、有目标了、出来创业,创业的成就和成绩就非常大。所以我们对大学生创业寄予非常厚的期望。

孙晓华:请问柳总,很多同学临近毕业想创业,但有所顾虑,有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对未知前景的担忧,您对这样的同学最想说的是什么?

柳传志:要把事想清楚,这句话非常有用。我们总结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从系统角度去考虑到底会发生什么事,组织各种各样的班子去想。当自己个人决定重要的事情时,我希望他们能够认真去想清楚。一旦想清楚了,就义无反顾。这样,即使这个事将来做不好,我认。我心态就好,我本来就这么想的,我知道有这种可能,我愿意。这样能承担风险,能承担责任,自己不会让自己难受。

孙晓华:有同学问选择基层,把这个作为经历,而不是毕生的追求。您认为在基层工作是否能取得成功,在基层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王文京:年轻的时候,在企业通过实践锻炼自己,不是把这个作为一个阶段,而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锤炼过程。

创业:事为先、人为重

孙晓华:一位同学请问柳总,您的企业有几生几死的经历,但是都走过来了,请问您在最艰难的时候有没有绝望的感觉,是什么让你挺了过来?

柳传志:有一句话叫做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我的体会就是尽量把事想清楚,知道水深水浅后考虑创业。黄主席也是这个意思,未必马上要做,通过一段时间,有创业的想法,这个时候会知道怎么去想事。想事为什么非常重要?就是把事想明白了,坚决去走,不要动摇。我们在企业做战略决策都是这样,事前把情况反复想好,再去做,就要坚决。一动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比方过去火车站电话号码因为线少,老是忙。要想打通就要不停地拨,拨一钟头终于拨进去了,前提条件有一种情况就不行,那就是号码拨错了,预先尽量把号码拨对,然后下决心。奔着这么做就不会动摇了。

孙晓华:柳总,您说先知道水深水浅之后再创业,在我们身边不乏有经过几年工作之后身上棱角被磨平而放弃创业的例子,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柳传志:我们做风险投资在选择被投企业时,有两句话。第一句,事为先,就是看项目好不好,你干的什么行业,先看事。第二句,人为重,决定同不同意,看你这帮人怎么样,从历史业绩去看,从各种角度去看。未必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要通过磨炼、击打、学习,慢慢地才能发挥出来。我为什么出来创业,当时在科学院研究所工作,研究出来的成果就放在那里。我无非想试试自己的人生价值,到底能干什么事,不愿意前40岁就这样过去了。后来逐渐发现自己有些特点,比如有大志、有追求。另外确实有组织能力,我心胸比较宽,善于沟通,不断整理,这样慢慢提炼出来。我相信王文京在做合作社,做个体户时就两个人,重要能力在于组织能力,不断地给企业定目标,带领研究所,这些都是后来发现的。如果一开始就把棱角磨没了,就不适合做这些事。

立大志,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立大志。我女儿念高中时写过一篇作文叫大树和小草。她问我愿意做大树还是做小草,我说我当然愿意做大树。她说老师的意思希望他们做小草,甘于默默奉献。我说,对,是要默默奉献,但整个社会是大树在推动前进的。邓小平是大树,没有他,中国有今天吗?确实是历史创造英雄,但有时是英雄创造了历史。我也见过一些人,心胸很大,但能力不够,也很痛苦。因此每个人首先要看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今天的国家特别需要创业的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会快,后面还有很大的希望?重要原因是国家有强大的市场购买潜力。我们做企业就得有人买东西,除了城市人,大量农民要转入城市,得有企业家办企业,没有企业他怎么转,要有更多的办企业,尤其是办小企业,所以黄主席,工商联都特别提倡这个。但是在做企业过程中,也不是希望大家全都失败,还是要希望能够把风险考虑清楚,抗击打,适合做就做。

勇于攀登创业高峰

孙晓华:一位同学说当前各行各业都有领军人物,可能是因为眼光有限,我们这代人在社会中寻找突破口,白手起家,打出品牌越来越难了,您们同意这种看法吗?

柳传志:2001年,我把联想集团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当时我说未来看今天的联想集团,应该像我当年看1984年的小平房一样,后面还有的是空间。我们实际上爬过的是丘陵不是山峰,后面的山峰等着你们爬,这句话今天有所验证。联想控股旗下的营业额有1640亿左右,在2000年是200多亿,这几年就差七倍。这有几个重要因素,一是中国市场潜力本身,相当大一部分电脑卖到了中小城镇,农村形成了中小城镇后,空间会更大。第二,还有充分的劳动力没有使用好,所以有更多的企业家组织好以后,还有很大的空间。最近这些年,大家担心中国的股市低迷,经济受到一些影响,会不会像日本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很好,到九十年代就一蹶不振。我觉得肯定不是,因为我们有那么大的底子,日本跟这个情况不同。所以我们前面爬的只是丘陵,你们要爬的才是大山。

王文京:举个例子,比如IT行业在美国已经很发达,软件、硬件都有。产生了微软,什么软件都做了,现在产生goog le。美国这样的经济体,各行各业都有那么多企业占位了,但还是不断冒出新的,做出很成功的企业,中国的机会就更多了。

柳传志:我补充一下文京的话。讲到SAP在中国排第二,用友是第一。大家不做这个行业,不知道这个话有多少分量。SAP是德国一家做ERP的公司,我们做ERP的时候是1998年,几乎认为SAP是绝对第一。谁知道后来杀出用友,文京说做的时候,几年就赶上了,这真是有志者事竞成。你想出国不容易的,现在中国有保底市场,管理软件用于多大的公司,多么复杂,中国全有了,中国一步步做完了,才能出去。文京说的话,确确实实全是真的。

王文京:谢谢柳总。现在创业去发展一个实业,比柳总和我们那时好得多。当时我们的机会,特别是市场规模的机会比现在差得远,我们7000块钱一个单子就是很大的单子。当时的条件跟现在比差得很远,今天有今天的机会,今天有今天的有利于。

柳传志:我给大家介绍两三个人。牛根生,蒙牛的老板,他2000年从伊利出来。牛根生告诉我,他从小家穷,家里把他卖到一个人家去,流浪街头,多次进管教所,最后一次,他说我要到一个公司工作,就拿出我在管教所里干活的劲干活。最后干到伊利第二把手,后来出来,重新创业。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玉锁,考大学考三次,他的研究,值得我们科学院好好学习,他怎么能够把科研成果跟生产实际结合得这么好,他确实做得好。还有一位浙江老板叫南存辉,修鞋出身,家里穷,没念过大学,都是六几年出生的。像牛奶,在国外是成熟的传统行业,但中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王玉锁做煤化工,研究怎么让煤不挖出来,就形成气体,马上解决了安全问题。科研的空间有很大,市场空间也很大,我们走过的路真的只是一个丘陵,绝不是虚话,后面不知道有多少世界级企业出来,大家好好干,一定能干出几个比尔•盖茨出来。

黄孟复:这个机会对中国人来讲是很大的。我们有13亿人口,我们离现代化的路程还有相当长的一段,也可能50年之后这个机会就少了,但这30年、50年我们还是非常有机会的,所以大家应该有一个创业的梦想,只要能够坚持下去,我们中国每年六、七百万大学生,50年之间会有多少大学生,我看不是一两个比尔•盖茨,是几十个、上百个比尔•盖茨。

搭建大学生与民企的桥梁

孙晓华:请问黄主席两个问题,未来10年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机遇和挑战会是什么?全国工商联是否专门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指导和持续的跟踪辅导部门或机构?

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证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现在国家办经济是越办越少,只能够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关键地方搞国有企业。外资占我国GDP的总量大概16%左右,我认为这个比例也不能再提高了,今后吸引外资是选择性的吸引,我们真正缺的、需要的,我们吸引。我们应该把中国经济发展的广大空间让给中国老百姓自己来办经济。从这个角度来看,民营经济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后30年历程里扮演积极的、重要的角色作用。大家自己办民营企业或者到民营企业工作应该是今后普遍的现象。

刚才问到工商联对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有什么具体的支持,我们把它纳入到整个系统中去。今年上半年,国家和劳动部、总工会、教育部共同举办了以大学生为主的招聘周活动。我们组织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把招聘大学生的计划汇集起来,在一周时间内,全国各地都开展了招聘周活动。我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去,在招聘周活动中跟企业对接,这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每年都办。我们现在对大家的创业和发展,从政策上向国家进行呼吁,重点首先是资金问题,因为大家创业,首先就面临资金的问题。老总都是一样,王文京是借的钱,柳传志是从科学院研究所弄点钱,他们都没有得到金融的支持。从现在中小企业的状况来看,金融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直向中央反映,怎么从“傍大款”的现象中解脱出来,现在银行贷款都贷给大企业去,中小型企业没有钱,全国流动性泛滥,钱多得不得了,真正需要钱的中小企业贷不到款,因此,我们呼吁专门设立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

创业重在诚信与创新

孙晓华:有同学问,软件行业是技术创新重要还是业务创新重要,软件创新有哪些积极挑战,现在创业成功的大多数是IT业,您认为其他行业是否有创业前景?

王文京: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创业成功的不只是IT业。在北京,IT业相对集中,所以大家感觉IT创业成功比较多。全球范围来讲,各行各业都有很多成功的先例。像江浙、广东的一些传统行业,有一批做得相当好的企业,比IT企业做得更成功,因此不仅仅局限于IT行业。

关于软件企业的创新,应该是三个方面。一是产品技术的创新;二是商业模式,就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三是管理的创新。这三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讲到创新,大家马上想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这对软件公司来讲是基础,没有持续创新的产品是不行的。我们公司从1988年建立至今正好是20年,20年间一代又一代的产品经历了很多失败。我们的体会就是要持续创新,因为整个产业的技术和市场不断发生变化,这次创新成功,奠定一个基础,新的浪潮又来了。中关村(000931行情,股吧)有很多做得很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在新的技术浪潮、产业浪潮来临时没有抓住。因此创新就要持续创新。除了产品技术以外,要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的商业模式由产品第一转向客户第一。一些企业产品技术做得不错,最后却没有成功,这跟它的业务模式有很大关系。但产品技术好、业务好,如果管理体系跟不上,企业发展一样会受到很大障碍。用友在总结发展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均衡发展。强调在注重创新的同时,要保持企业几个关键要素比较均衡的发展,只有这样,公司才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创新与均衡发展是企业发展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孙晓华:王总能否说说基本商业道德的内容?

王文京:第一不违法,第二不违反公司的管理制度。最基本的就是诚信。谢谢!

孙晓华:假如用友在迈向世界级软件企业进程中失败了,您会怎么办?

王文京:我现在没考虑过会失败,这是真话。因为很有机会,而且我们很有信心,也很有决心。我想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

原文链接: http://news.hexun.com/2008-04-21/105396363.html

(编辑 燕燕)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