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人民日报]孙萍:政协委员的责任大于荣誉
时间:2008.09.26

5年间,她提出20多个提案,议政建言成绩斐然:“京剧进课堂”、“把我们的文化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修建四川巴中铁路、成立两岸青年交流基金……一个个闪耀着真知灼见的提案已经或正在变成现实。她叫孙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坐在记者面前,她长长的头发盘在脑后,面带微笑,高雅淡定,绣着京剧脸谱的黑色长裤不经意间透露出她的个性。孙萍认真地说:“政协委员的责任大于荣誉。”

为志愿者构筑“法律盾牌”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怎么保障?支西回来后,他们的工作怎么办?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遇到纠纷怎么处理……”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孙萍的思考,2007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全国立法工作的提案》。
孙萍说,我国注册志愿者数以千万计,全国已有22个省份和城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但尚无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立法。“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做好事的层面,很多人不能理解志愿者,一旦发生纠纷,志愿者的基本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这一切都迫切需要一部全国性的法律。”
孙萍在提案中建议:要明确志愿服务的范围、志愿服务主管机关的职责、志愿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奖惩措施,规定志愿服务经费筹募、捐赠优惠、使用管理和监督等事项。她说:“只有为志愿者构筑一道‘法律盾牌’,才能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增强志愿者的社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她建议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先机会。

“我们全家都是志愿者”

谈到志愿服务,孙萍滔滔不绝。她颇有点自豪地说:“我们全家都是志愿者,我们对社会都有自己的承诺。”
20多年间,她参加了上千场义演,从祖国最南端的南沙、西沙群岛,到西北之巅的天山哨所……在赶赴全国各地义演的道路上,她曾经立下“生死状”,即便被困在盘山路上七天七夜,也从来没有想过退缩。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9天,她就和丈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金森一起出现在了北川县城,向灾区人民献出真挚的爱,并收养了地震中失去父母的李晓雪为义女。晓雪是绵阳市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今年19岁。孙萍把晓雪接到自己北京的家中,帮她规划人生,带她去大学听课,常常给“女儿”讲道理:“要沉下心来做人,衣食无忧就不能再接受别人的捐助,不能让任何人拿你作秀。”8月31日,孙萍作为“百名全国青联委员四川灾区行”活动的一员,又出现在灾区,与两个孩子“爱心结对”,经济上资助,情感上交流,一直到孩子们18岁成人。
奥运会期间,她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回国,加入到了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列。
孙萍志愿服务社会,有“行侠仗义”的美誉。近年来,在她的奔波呼吁下,名噪一时的牛氏兄弟冤案、高文华冤案相继水落石出。2005年4月1日,当牛氏兄弟被宣判无罪、当庭释放时,孙萍大哭一场。历时3年,她找专家、请律师、咨询相关部门,辗转于北京、深圳之间,受尽了冷眼和煎熬,甚至不时接到威胁电话……“3年了,为了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受尽磨难,值吗?”孙萍很淡然:“我对他们有个承诺。我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要行侠仗义。到了后来,完全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了。”

“用传统文化建设文化长城”

身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匈牙利裴多菲大剧院特邀导演、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孙萍创造性地将京剧同西方戏剧、交响乐相结合,把国粹推向了欧美艺术舞台。采访间,说到动情处,她浅吟低唱,陶醉其中,令人心折。
遥想当年,她提出“文化国防”的概念,语惊四座。在那次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会议上,孙萍做了“把我们的文化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报告。她认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文化领域不设防,直接导致本民族文化受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的文化国防长城,而京剧文化则是坚实的长城金砖。”会后,国务委员陈至立专门留下她长谈。
自2003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孙萍每年必提关于加强青少年京剧基础教育的建议,“我特别想告诉青年学生,京剧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今年,她的“京剧进课堂”提案终于被教育部答复落实,京剧已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中。孙萍一手筹办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也逐渐步入正轨。
“但教真情在,终不能同黄土埋……”这是电视剧《牛子厚与富连成》片尾曲中的一句。身为“富连成”京剧科班创始人叶春善的后继人,孙萍用一腔真情,践行着社会赋予她的责任。

原文链接:http://www.godpp.gov.cn/ddjs_/2008-09/25/content_14490962.htm

(编辑:张丽)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