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新浪网] 著名作家进人大:张炜长篇小说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时间:2010.10.15

  

张炜长篇小说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张炜长篇小说研讨会现场

  10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所主办的“著名作家进人大”系列活动第一场“张炜‘你在高原’长篇小说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俊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作家阎连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梁鸿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各大高校的青年教师、博士生近4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杨庆祥主持。

  研讨会上,马俊杰、孙郁、程光炜、阎连科等人高度评价了张炜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肯定了《你在高原》系列小说的文学价值。在随后的主题发言中,梁鸿认为,“《你在高原》是一种行走在大地上的书写,与沉默而广阔的中国生活对话,与仍在黑暗之中的中国精神对话。‘行走’,不仅仅是一种姿态,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还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时代的文学非常需要这种姿态和行为。”李建立以“重述历史的困境”为中心,讨论了《你在高原》对叙述百年中国现代史的努力和尝试,肯定了小说对不被原来历史所容纳的革命者、土匪、普通人、流浪汉,甚至“武林高手们”的历史所进行的勘探、搜集和记录。杨庆祥则认为,张炜的小说为如何呈现历史的“恶”、如何叙述历史提供了新的方式,并且在建构历史的同时用一种“童话方式”拯救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通过构建一个值得信任的叙述者从而提出一个现代书写伦理问题,对时代精神焦虑做了回应”,同时杨庆祥还指出,“但是由于作者强烈的道德诉求及其对精神史的过分看重,导致小说对物质化的处理不够,精神性的东西遮盖了物质性的现实,使得一些人物过于漫画化,屏蔽了人物自身的丰富性。”徐勇从“时间的缺席与(家族)历史的叙述”、“历史颓败的轮回观与写作的困境”、“道德理想主义和边缘写作”三方面对小说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杨晓帆以广西“靖西事件”引出了“文学是不是有可能提供一套整理我们自身经验与困惑的语言,使它自然与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议题连接起来”这样一个沉重的思考,认为张炜的小说创作“为当代文学书写底层、书写乡村与时代的主题呈现了另一种可能性”。

  “大家对作品的肯定,我很感动;对作品的质疑,我也很感兴趣。”最后,张炜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简短的回应和总结,他认为这次研讨会的参加者都作了精心的准备,对作品的阅读细致认真,分析深入全面,尤其是青年批评家的看法更是让他很受启发,“是一次具体、务实、值得信任的研讨会。”

  据程光炜教授介绍,“著名作家进人大”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近期启动的一个长期系列活动,该活动试图通过作家与批评家尤其是青年批评家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对当代文学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讨,一方面把作家作品引入高校的教学和研究,另外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渠道形成创作和批评的良性互动,从而直接介入到当代文学生产、传播和经典化的过程中。

  张炜简介:

  1956年11月生于山东省龙口市。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作品一千余万字,在海内外出版单行本二百余部,译成英、法、日、德、韩等多种文字。作品曾入选“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经典”、“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金石堂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中国畅销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好书奖”等各种奖项数十种。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丑行或浪漫》、《刺猬歌》,散文《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在半岛上游走》等。

  “你在高原”系列长篇小说简介:

  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是张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著作。

  从语言到故事,从形式到内容,从韵致到意境,《你在高原》的分卷各不相同,创作风格差异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几乎囊括了自十九世纪以来所有的文学试验。《你在高原》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张炜称之为“一部超长时空中的各色心史”,“一位地质工作者的手记”。

  原文链接:著名作家进人大:张炜长篇小说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