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法治封面 严厉打击环境自动监测数据造假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23.09.20
准确、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然而有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是想着办法去有效治污,而是动起了监测数据造假的歪心思,企图以此降低成本、牟取暴利、逃避监管。针对这样的现象,生态环境部联合公安部、最高检连续四年开展严厉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雷霆手段对越线行为打击追责,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竺效:从2014年修改环境保护法以来,后续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去年制定的黄河保护法等一系列的法律都规定了重点排放企业对于监测数据相应的义务:第一,企业有依法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义务;第二,要把这个设备跟生态环境监管部门联网的义务;第三,要确保监测设施正常运行的义务;第四,要保存原始监测数据的义务;最后,就是要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竺效:大气排放企业数据造假的行为,根据现行大气法的规定,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20万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进行停产整治。当然,除了行政法律责任以外,我国现行的刑法以及“两高”环境犯罪司法解释也对这种行为有重点打击。比方说一个水污染的企业,它偷偷地违法地将水样替换为清水(水样),这种行为如果被查处,在符合其他犯罪构成的情况下就极有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
持续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是生态环境部今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有关企业尤其是重点排污企业,应当把守法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把心思更多用在污染治理设施的提标改造和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上。只有绿色发展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编辑:彭椿庭
责任编辑:周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