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李大钊致胡适信札。下图:今年7月,《思想之光─陈独秀、李大钊等信札手迹》已由人大博物馆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
“适之兄:我对于《新青年》事,总不赞成分裂,商议好了,出两种亦可,同出一种亦可……”1921年,李大钊在致胡适的信件中,曾极力维护《新青年》编辑同人的团结。今年9月15日至25日,包括上面这封信在内,陈独秀、李大钊等致胡适信札手迹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展出,相关信札集中反映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是新文化运动史和党史的重要研究资料。其中,分布在内地和香港的关于《新青年》同人的一组信札,更借助此次展览首次汇聚。
此次展览展出的信札有26通74页,分四个部分:陈独秀、钱玄同致胡适等信札,13通27页;李大钊致胡适信札,1通10页;周作人致李大钊信札,2通3页;梁启超致胡适信札、词稿,10通34页,外加2个信封。
为购信札首次行使优先购买权
2009年春,由居住在美国的胡适后人保存的一批信札回流国内,先后亮相拍场。信札的作者是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周作人、梁启超、徐志摩,以陈独秀为主,收信人主要是胡适,兼及李大钊、高一涵、钱玄同、鲁迅、周作人、陶孟和、张慰慈、王星拱。信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青年》的办刊意见、陈独秀和胡适的思想交流、梁启超和胡适的学术交流等。胡适与陈独秀二人由最初的挚友渐渐分道扬镳,数十年的恩怨情谊,信中处处可见。
据悉,这批信札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进行公开拍卖,引起极大关注。其中,陈独秀等致胡适等《新青年》编辑同人的13通信札拍卖竞争最为激烈,成交价554.4万元(人民币,下同)。中国人民大学果断决策,两位热心校友鼎力支持,依照《文物保护法》规定,通过国家文物局对这批珍贵信札行使了“国家优先购买权”,最终交付人大博物馆收藏。这也是内地首次实施“国家优先购买权”,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大钊致胡适一通10页的信札,以及周作人致李大钊2通3页的信札,成交价280万元,由香港翰墨轩创办人许礼平竞得。通过此次展览,分布在内地和香港的这些信札首次得以汇聚。
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李大钊致胡适的信札毛笔竖写,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集中反映了李大钊对于《新青年》办刊分歧的态度。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贞实向《大公报》介绍,早在2019年,人民大学博物馆与香港翰墨轩达成合作出版此批信札意向;今年7月,《思想之光──陈独秀、李大钊等信札手迹》已由人大博物馆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她指出:“陈独秀、李大钊致胡适等信札如今问世已有一个世纪,这次公开出版和展览,恰逢其时。”
(原文刊载于《大公报》2023年9月18日B1副刊)
原文链接:[大公报]陈独秀李大钊等信札手迹在京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