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一位轮椅上的毕业生引发关注。
这名毕业生名叫李佳雯。2001年一场车祸,让李佳雯从此与轮椅为伴,而她的父亲也在车祸中不幸去世。为了上学,李佳雯付出了许多努力。2017年,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本科学校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博连读项目,在博士毕业论文的致谢中,她表示“说起来,我与人大的缘分真的很神奇,我知道爸爸曾经想过考研(最终因为工作等原因未能去考),但直到我被人大录取,妈妈才告诉我,原来当年爸爸考研的目标学校就是人大。那一刻,我与他似乎产生了感应,我特别想在梦见他的时候对他说:爸爸,我帮你圆梦了”
初入人大的李佳雯,对模型与大数据研究方向感兴趣,她壮着胆子给张泽林老师发了邮件,出乎意料地在第二天就收到回信,其中一头一尾的话让她记忆犹新,“佳雯,非常高兴看到你入学后一切都顺利,我也放心了……非常欢迎你选择我的研究组”。顺利入组后,李佳雯在老师的指导下度过了6年时光,她常说,“事实证明我当时那个勇敢的决定也许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在李佳雯的论文致谢中,她还提到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陪伴和包容,“我这6年里无数次犯过错误,老师总是包容我,理解我,我觉得,老师看待我就如同《西游记》里面菩提祖师看待孙悟空一样……对我来说‘如师如父’这个词最能准确表达我的感觉,老师之于我,早已不仅是导师的身份更是亲人一般的存在”。
科研的过程是孤独的,要熬下来就意味着要坐得住冷板凳,但李佳雯都坚持了下来。除了完成所有的学术科研任务,她还参与过国际顶级会议,在SSCI Q1上发表过论文,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时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公派联培一年。
李佳雯后来才知道,此前,为了保障她顺利入学,学校特意成立了工作组,老师们在她来到人大前已经忙了数月。“我至今都记得几位老师离开宿舍时对宿管阿姨拜托再三,请各位宿管阿姨平日里多帮帮我的场景”。学校和老师的关怀鼓励着她成为同样乐于助人和奉献的人,如今,博士毕业的李佳雯即将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岗位,由刻苦钻研的“求学者”转变为一名但行好事的“服务者”。也许未来会有荆棘与挑战,但相信轮椅不会限制李佳雯前行的脚步。
愿她心怀梦想,继续一路高歌,看遍世间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