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宣教之窗]学习贯彻二十大,首都教育在行动|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来源:宣教之窗
时间:2023.02.17

中国人民大学积极研究部署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专项行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为牵引,打造“形势与政策”课六大课程体系,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创新。

抓好顶层设计 突出课程政治站位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召开专项行动集体备课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与党的二十大代表、院长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共同备课,部署了“新时代新征程”第一课、“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学科示范课、“大道之行”名家讲座课、“时代之问”师生研讨课、“复兴之约”青年宣讲课、“奋斗之路”社会实践课六大课程的核心任务,确保课程内容导向正确、授课队伍认识统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新时代新征程第一课”,深刻阐释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把握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为后续的课程举旗定调。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会)

抓好主题主线 凸显课程学术品位

学校各学院(书院)领导干部、知名学者等以“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为品牌,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开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与新世界秩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讲座,引导学生充分发掘“中国式现代化”中蕴涵的自信自立的时代气象与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自2022年11月“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开讲至今,已推出近百场,授课教师中包括多位一级、二级教授,为师生带来了思想盛宴。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形势与政策”课专项行动图示)

抓好资源整合 找准课程独特定位

专项行动第一时间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打通校内和校外资源,邀请党政领导、先进模范、校外名家、优秀校友等参与“大道之行”名家讲座课。党的二十大代表宋鱼水、祖力亚提·司马义、徐川,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全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沈志华等都应邀加盟,从各个角度为师生生动讲解,展示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抓好形式创新 彰显课程育人本位

为进一步提升师生学习效果,学校特别在示范课、讲座课后跟进安排“时代之问”师生研讨课,鼓励学生在思辨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参与“复兴之约”青年宣讲课的延河讲师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宣讲团认真取经,推出了以“二十大·这十年”为代表的系列宣讲课程,特别是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湖南湘潭韶山学校、陕西延安中学等开展联建学习活动,创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特色举措,以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之路”社会实践课结合“千人百村”“街巷中国”等传统品牌项目,鼓励师生积极投身新时代实践育人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青年方案”。2023年寒假期间,全校共计1400余人报名参加各类实践调研活动。

通过课程,学生从听众变成参与者,在问与答、讲与演、知与行的互动中把形势与政策转化为了思考与行动。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发挥形势与政策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把中国奇迹、中国故事、中国经验讲深讲透,让“形势与政策”课直抵人心,把“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的志气骨气底气讲好。

原文链接:[宣教之窗]学习贯彻二十大,首都教育在行动|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责任编辑:董涵琪)

编辑:汪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