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凝聚奋进力量 踏上伟大新征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22.10.24

十月的北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国各地高校师生第一时间收看收听开幕式直播,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科研成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伟业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人民大会堂。

在各高校报告厅、教室、会议室、科研现场……广大师生观看大会直播时精神振奋,心潮澎湃。

“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我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无比振奋。”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排头兵”的光荣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书写中国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辉篇章。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的报告,我倍感荣幸、心潮澎湃、干劲满满!”党的二十大代表、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谈到,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是一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重要文献。我们要坚持不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在解放思想中守正创新、在奋发图强中争创一流,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学校工作中来。

党的二十大开幕之日,恰逢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1周年的校庆日。“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是双重喜悦,更是双重激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接受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她说,进入新时代,十年历史性变革的背后,教育一直是奠基性的力量。这十年,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非凡十年”。面向未来,我们要保持“四个不动摇”的战略定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不动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动摇。更要把握“三个抢抓”的历史主动:抢抓下一个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战略关键期,抢抓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的建设深化期,抢抓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机遇期,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奋发有为”,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为实现“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引起广大师生的强烈共鸣。

现场聆听报告后,党的二十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备受鼓舞。他谈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应心怀“国之大者”,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战略方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以创新制度机制为战略支撑,探索符合高校特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要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战略力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大会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这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表示,要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找准国家战略与办学治校的切入点和着重点,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

党的二十大代表、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于吉红告诉记者,党中央战略性地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用意深刻,为今后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扛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职责使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不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要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南京大学校园内,“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标语,一张张满怀期待的面庞,展现了全体师生员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的赤诚情怀。“报告催人奋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更高质量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源谈到,要培养学生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做未来党的舆论宣传工作者,真正做到“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王海宁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学生工作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组织学生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等工作;要充分立足学院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发出新时代青年的最强音,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李晶激动地说,我们是沐浴在党的伟大光辉与旗帜下的大学生党员,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守初心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能力素养本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蓝图绘就,豪情燃起。广大高校师生必将紧密团结、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行。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21日第2版)

原文链接:[中国社会科学报]凝聚奋进力量 踏上伟大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高校引发热烈反响

(责任编辑:董涵琪)

编辑:郑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