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南方日报]王义桅:为什么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间正道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22.10.15

“今天,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是敌视对立还是相互尊重?是封闭脱钩还是开放合作?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选择就在我们手中,责任就在我们肩上。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的,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典论述,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八章。这一章以十篇文章阐述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性质从意识、理念上升到价值的高度,这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也是引领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未来时,也是正在进行时。

跳出价值观的分野,以最大层面的包容寻求各种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人类历史上演的一幕幕价值观的冲突,时常以宗教战争形式表现,后来被称为“文明的冲突”。这源于单一神的自以为是以及二元对立理念,世界被区分为“我们——他者”,当今世界的诸多争端皆源于此。人类命运共同体跳出了价值观的分野,以最大层面的包容寻求各种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实现人类持久和平的基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一块石碑上以多语言刻录的铭言:“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须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

近代以来,价值观的冲突演绎为现代性的扩张——现代化,并以普世价值滥觞于世,美其名曰全球性、全球化。从现代化到全球化,并未改变中心—边缘体系,并未真正实现人类公平正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场是对全球现代性反思的结果,是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过程中开启的,是指向人类社会发展美好愿景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构成了当今世界多元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是多元现代化最生动的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怀有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的文明理念,强调发展多元现代化的自主选择权、平等发展权;同时又尊重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和正义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还具有兼济天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雄伟气派,以“共商共建共享”思想引领多元现代化,强调要顺应世界各国利益共生、命运与共的发展趋势,坚持“并育而不相害”的多样化的现代化模式,必将推动人类走向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知行合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一文号召:“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三卷也有专章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侧重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在第四卷里,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价值指向,更是一种现实选择、迫切呼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个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此有深刻阐述。

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涵义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首先是对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和世界如何相处的认识,回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是赶超美国,也不是回到汉唐,而是在中国与世界命运共同体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因此被写进宪法。

其次是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及时回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时代命题,即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全球互联互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被写进党章。

最后是“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通电话时一再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有识之士誉为“中国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发展的钥匙”“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因此被写进联合国决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从周边开始,从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陆取得早期收获,逐步扩展到发达国家。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起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范围,各方已就打造周边、亚太、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在全球领域,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得到积极响应。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四位一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种意识,未来时;一种理念,更加紧密的自觉行动;一种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内政(中国梦)与外交(世界梦)、应然(理念)与实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标(人类进步)与行动(“一带一路”)。我们应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秉持知行合一、一多不分理念,从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构建不同类型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安全、经济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王义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原文刊载于《南方日报》2022年10月15日第11版。)

原文链接:[南方日报]王义桅:为什么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间正道

(责任编辑:郑嘉珊)

编辑:林 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