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北京日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提供范本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2.09.24

对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

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2016年至2020年,中国整治修复海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34.5万亩,全球领先;过去十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绿色电力装机总量稳居第一……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长江干流全线水质连续两年实现了Ⅱ类及以上,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环境治理成效之好、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对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石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与传统的发展方式不同,绿色发展是能够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和多赢的一个发展过程。“中国过去10年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

国人“蓝天幸福感”持续提升

冬奥会上的“北京蓝”,让全世界看到了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近年来,中国民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总是被“蓝天照”刷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中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展。“中国在这几年减少的空气污染,相当于欧洲和北美30年减少的空气污染。”

“绿色发展态势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国家统计局最新报告指出,这十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清洁能源占比上升到25.5%,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环境似水,发展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绿色发展就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发展边界,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价值观念全方位绿色变革的发展方式,追求的是绿色资产不断增值、人民福祉不断提升的一种发展道路。”石磊表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首批国家公园,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转变。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石磊认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协调统一提供了思想指导。此外,环保督察制度、生态红线制度等创新性政策也为我们国家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制度保障。

为世界提供环境问题中国方案

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2016年至2020年,中国整治修复海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34.5万亩,全球领先;过去十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绿色电力装机总量稳居第一……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同时,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石磊表示,从生态环境角度看,高质量发展是对生态环境友好且对资源利用高效的经济增长方式。“相较于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模式,我国倡导的环境优先资源优先的发展理念,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此外,我国各地区、各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陆续出台和有序实施也证明了绿色发展的可行性,为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提供了发展方案和道路参考,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提供了一个范本。”

原文链接:[北京日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提供范本

(责任编辑:郑嘉珊)

编辑:崔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