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解放日报]王海军:丰富学识 热忱行动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2.09.13

近代以来,没有哪一种思想或理论,犹如马克思主义那样,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带来如此深远之历史影响。从根本上讲,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当年,进步知识分子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如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朱镜我、张仲实、王学文、何锡麟、陈唯实、沈志远、陈启修、艾思奇、邓初民、侯外庐、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何干之、杜国庠、恽代英、王亚南、薛暮桥、钱俊瑞、钱亦石、于光远、邵飘萍、范长江,等等。

他们以丰富的学识、热忱的行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乃至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了深刻的诠释。历史,应该为他们留下一笔。

今日,针对马克思主义学术价值的质疑依然较多——

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

在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究其原因: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因其明确的阶级性和革命性,而容易遭受种种攻击;另一方面,也与马克思主义学理性阐释、系统性研究不足有关。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重要的发力点是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政治”与“学术”的关系,促进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而不是干扰共识的达成、话语的完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文刊载于《解放日报》2022年9月13日第6版)

原文链接:[解放日报]王海军:丰富学识 热忱行动

(责任编辑:张楚怡)

编辑:陈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