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班岗就在营区的一号哨位,那天的换岗仪式让我永生难忘......”这是一名列兵在站完他人生中第一班哨之后写下的一篇日记。
周晓辉,本科三年级的时候参军到了武警黑龙江省总队,2013年退役回到学校,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也是新媒体账号“一号哨位”的创办人。
周晓辉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受家庭的影响他一直向往军营,在学校时候偶然看到了一张征兵宣传单,让他热血沸腾,下定了入伍的决心。
射击成绩不错的周晓辉曾梦想成为一名狙击手,但在参加选拔的时候,因为视力问题被淘汰,后来的他成为了一名新闻报道员。
周晓辉用相机记录战友的生活,他想通过自己的镜头告诉大家军人是什么样子的,军营是什么样子的。
刚退役回到学校的周晓辉很不适应,听到喊名字会不自觉地大声喊“到”,走路的时候要节奏一致才舒服,看到抹布会下意识地叠成豆腐块。
对军营的特殊情感,让周晓辉想做一些事情。2014年,他与退伍回来的同学桂从路一拍即合决定创办“一号哨位”,将军旅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号哨位”是周晓辉在部队站的第一班岗,是军营连接内外的必经点位,于是他决定用这个名字,作为讲述军旅文化故事的窗口,也表达自己对军营的怀念和深情。
8年“一号哨位”在全网累积了上千万的读者,推送了14000多篇文章,创造了《10年前去过汶川的战友请举手》《一个军校落榜生的逆袭之路》等爆款文章。
他还做了一本日历,让身处异地的人通过日历打卡来传递情感。打卡的有海军战士、有边防军人、有退役的女兵,甚至有的情侣因为日历打卡结识,最后走进了婚姻殿堂。
将精彩的故事集结成册,组织《士兵突击》开播10周年线下漂流的活动,为边防连队运送新年礼物......他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情怀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家国和边关。
如今的周晓辉,心中依然保留着军人的责任和担当,保留着赤子的热心和温情。2019年,周晓辉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2022年,担任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手。
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他时刻不忘当代⻘年的责任;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坚守退役军人的使命担当,满怀激情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7月9日20点46分,敬请锁定CCTV-7《老兵你好》《青春在“一号哨位”上闪光——“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周晓辉》。重播时间:7月10日7点58分及16点47分、7月15日7点58分。
原文链接:[中国军视网]从列兵到博士研究生,他退役后在“一号哨位”继续坚守
(责任编辑:崔梦婷 张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