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老龄办指导,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联合主办,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老龄战略研究中心协办的新时代中国老龄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王建军指出,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1亿,占到总人口的17.3%,预计本世纪中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5亿,占到总人口35%左右。老龄社会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群,也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涉及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际竞争等诸多领域,也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众多多学科,需要在老年学的基础上,探索建构新的学科群体系进行联合攻关。着眼长远看,老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群,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王建军指出,这次会议是我国首次召开的老龄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明年将适时召开全国性的老龄科学大会。他提出,要把握好老龄科学的学科定位,重点研究老龄社会的一般规律和中国老龄社会的特殊规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着力找到系统性解决老龄社会相关问题的中国方案。要以新理念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关键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站在老龄社会条件下去思考老龄问题,系统梳理现有理论,创新研究方法。要充分整合研究力量,动员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开展联合攻关。要搭建平台,努力改变老龄科学研究还处于自发的各自为政状态,通过学术会议、大数据库、成果转化展示等方式,促进老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共享,推动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具体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指出。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最为庞大的老龄社会,要拿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必须加强老龄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着力理论思维,为新时代人类知识体系增加新内容。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深远指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老龄科学学科体系,重点是建立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核心是探索研究老龄社会的规律,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老龄社会诸多问题的总钥匙,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为此,需要建立国家级老龄科学研究交流平台、成果信息共享发布平台,联合建立老龄科学重要成果研究报告发布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葛延风指出,应对老龄社会所进行的战略安排和政策设计,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需要老龄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只有做到老龄科学理论与应对老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确保党中央关于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部署落地有根有据。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提出,建立老龄科学新兴学科群对于应对老龄社会具有重大开拓意义,根本是要转变观念,从研究老年人的养老、健康、医疗等具体问题超拔出来,提升理论层次,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老龄经济学、老龄社会学、老龄健康学等理论问题,从老龄社会的基本规律上探索相关问题背后的逻辑,提出系统性、战略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举措建议,旨在关注长寿时代全体国民全生命周期的新生活。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