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求真”与“务实”两者不可割裂;求真贵乎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求真的人格基础;务实贵乎真,“动没动真感情、是不是真付出、有没有真收获”是衡量工作是否务实的根本标准。
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真”代表着事物的本来面貌,“实”意味着内质充盈的饱满状态,“真”“实”二字构成了客观世界的存在基础,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价值取向。“求真”就是在实践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到实事求是;“务实”就是用符合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实践,做到真抓实干。可以说,“求真务实”四个字包涵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
求真务实最是说易行难。看似浅显的道理往往像一个圆,说起来头头是道,只有徒手画圆时才知道需要倾注何等心力。正所谓“求真如失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务实如不实,纸上谈兵,前功尽弃。”如果我们的务实不以求真为基础,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白费力气;而如果求真不以务实为目标,则容易眼高手低、陷入空谈。无论是“存伪务实”还是“求真向虚”,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旦割裂开来,后果可能比彻头彻尾的虚伪主义更为严重。
求真贵乎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求真的人格基础。我们常常只关注了“重在落实”的结果导向,却容易忽视“做人要实”的逻辑起点。言行不一的“两面派”、明哲保身的“老好人”、东倒西歪的“墙头草”、阿谀奉承的“马屁官”……这些“不实之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擅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最大危害就是败坏了“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明确要求广大党员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这些要求的本质,就是要大力营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良好氛围,让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去伪求真的老实人保驾护航。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求真是一项系统工程,碎片化的“真相”并不能直接拼接成真理。陈云同志曾提出这样的告诫:“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但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这是提醒我们,听得到真话是决策的基础,但决策者不能把零碎的“线索”当做全部的真相本身,从而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我们应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保持“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的定力,把求真的努力建立在客观、全面的调查之上,用“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法获取科学、完整的真知。
务实贵乎真。“动没动真感情、是不是真付出、有没有真收获”,这是衡量工作是否务实的根本标准。有的地方推动工作主要靠“文山会海”、落实工作主要靠“考核评比”、加起班来“白加黑”“五加二”,显得十分卖力,但群众并不买账。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眼睛只向上看、责任只往下扔”,工作一旦脱离了群众,就会变成“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假落实。“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一堂特殊的“考试”生动阐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怀揣对人民的真情实感,真心实意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让人民真真切切的获得感成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不走样、见实效。
还应认识到,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是领导干部的“专利”,而是每个党员都应追求的精神品质。尤其是广大知识分子,不少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行家专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广大知识分子而言,越是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越要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就越要坚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信条。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有多高,我们只有秉持求真务实精神,才能探究更多未知,才能获得更多真理,也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真正用自己的无悔选择和毕生努力,践行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求真务实作为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还必须落实到选人用人的政策导向上来。我们要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鼓励广大党员敢于求真、勤于务实,真正为党和国家工作深思深察、尽责尽力、善作善成。
(作者杨子强、陈根锋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原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8月21日第5版,刊载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