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科技日报]人文与科学比翼齐飞——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科技文化周开幕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8.06.05

古生物化石展,科学大讲堂,人工智能展,实验室开放日……30日,正值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第二届“科技文化周”开幕仪式暨“科技文化体验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表示,希望同学们用心感受自然之光,体验科学之美,在校园里形成人文与科学双翼齐飞的良好氛围。

走进校园,最先闯入你视线的,是各种跟科技有关的奇妙展览。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信息学院、理学院、统计学院、体育部、历史学院考古系、创业学院、学生科协,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兄弟院校策划设计近50个展台,旨在通过“科技讲解+科学游戏+实验体验”的形式,让师生们了解科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本次体验日活动还单设“我们从远古走来”古生物化石展,该展由北京科技咨询中心协办,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观看。

人工智能展台设有多个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向的展位,人工智能眼病辅助筛查和诊断系统可以通过检测眼部情况,进行眼病辅助筛查和诊断,让同学们近距离体会到人工智能+医疗的魅力;环境体验展台的 “地理信息+”展位向大家展示了通过地理信息技术重新界定的中国供暖需求分区情况;奇妙理学实验展台的物理站位,向同学展示了液氮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模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艺术展位展示了生物标本,也展现了生物的自然之美;科技社团展台则设有镜中的太阳、数学侦探、小说接龙、彩色泡沫实验、香薰蜡片、生物标本的艺术等多个展位,玩的就是一个“趣味”。

顶级科学家,也在这一天为同学们带来思想盛宴。

3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在逸夫第一报告厅举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向在场师生们做了关于量子通信的科普。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潘建伟从经典物理学的困境讲到量子改变了牛顿力学的基本观念,并通过生活实例向师生们深入浅出的解释了量子叠加态的含义;从目前信息安全和计算能力遇到的瓶颈引出了讲座的主题“新量子革命:从量子物理基础检测到量子信息技术”。潘建伟教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对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作了系统阐释,并对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与模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讲座后,潘建伟与现场师生就量子计算机的应用、我国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科研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等问题展开交流,并解答了师生的提问。

原文链接:

[科技日报]人文与科学比翼齐飞——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科技文化周开幕

编辑: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