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4日,由环球网主办的“数字中国”大数据发展论坛暨环球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在此次大会上发表了题为《 “一带一路”数字经济与区块链应用发展》的主题演讲。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
以下为速录原文整理:
首先热烈祝贺环球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如何把“一带一路”战略和数字经济战略完美融合在一起,需要高度的智慧和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知行能力。人民大学也成立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此类研究。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发展具备重要意义,尤其是中美关系非常微妙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这两大战略,加强跟欧美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合作,都将发挥重大作用。
环球网能够为国家战略所推动,在这么一个微妙的时间点上成立研究中心,意义极其重大。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的研究,就像在当今中国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中国在数字经济、金融科技,包括数字货币领域走到了全球最前沿,为数字中国及“一带一路”数字经济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我认为要在已有的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思考数字中国建设。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深度研究是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核心理论基础,还有数字货币的基础货币作用。
而区块链对于大数据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呢?因为它不仅仅是数字经济的底层构建(Token),也有巨大的探索和提升空间。Token作为一个基于数字经济的新权益的证明机制,跟数字货币等结合起来,能使大数据交易在产业落地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方面都取得巨大作用。其中,区块是关键基础,Token是共享权益,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一种众筹的区别于传统金融垄断的制度,打破垄断,打破资本集中,实现普惠。我们需要考虑这样一种Token机制,第一可流通,第二可证明,第三价值多元,让所有利益参与者,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员工,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共享,这是数字建设重要的基础工作。
我在3年前提出,应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消费者、生产者、股东、员工等各类利益的主体融合,让消费者也能当股东,让员工也能享受到企业成长的更多收益,Token机制就可以用来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权益分配机制。
区块链的威力是创造新的协作关系,它不再强调中心或者去中心。区块链最大的价值是在互联网上实现资产流通,让商业实现资产数字化,通过网络进行可跨国界、低成本的资产交易和转移,以及分配和分割。在链上进行全球流通,打破地域局限,这对构建Token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相信这样“一带一路”和数字经济发展必须跟Token机制及区块链优点结合起来。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曾经参与的几个地方政府的相关实践,我们在2015年5月于贵阳成立了一个众筹经济交易所,旨在实现数字经济时代新型的以Token为核心的交易机制,包括各类产品、公益众筹项目等等,也可以在此进行交易,而交易标的、组织方式制度上都有了很大创新。通过数字化在一个新型链上交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交易效率。这是我们当时设想的一个新模式,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区块链监管和政府治理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呢?要打造数字中国、数字经济,首先政府要数字化,才能形成技术驱动形的治理。政府本身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才能更好服务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区块链的底层模式创新在平台建设、应用安全方面,都将大有可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是湖南娄底。娄底做了什么事情?它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都数字化了,可以远程进行操作。国税、地税、不动产、房管局等等都互通链接,企业所需要的登记都放在链上。实现企业的登记数字化,既方便了中小微企业,另又方便了政府简政放权。数字中国建设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政府本身的数据如何互联互通,如何有效利用。这不仅服务于老百姓,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政府本身的数据能有效安全保障和流通,解决内部数据孤岛,也是伟大的探索。
只有政务区块链技术成熟后之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我们“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研究所想跟环球网大数据研究中心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包括“一带一路”大数据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等。
区块链最大的两个应用,一个是金融,一个是政府。如果能把政府的场景应用好,必将为建设数字中国打下很好的基础。所以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一定要跟区块链的技术应用结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