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持续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以中国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一方面传统的西方强国黑天鹅事件频发,世界格局变迁、国际关系调整迫在眉睫。近日中美贸易贸易冲突的白热化加剧了人们中美关系的走向的关注以及国际秩序重构的思考。
4月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的《金融与大国兴衰》的论坛中,吴晓球对话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双方就中美两国的关系、特朗普与中美贸易摩擦以及金融与世界的不平等性等话题分别进行了探讨,表示中美国作为一个整体会度过贸易战危机。搜狐国富智库根据对话内容精编。
中美国作为一个整体会渡过贸易战危机
弗格森称,中美双方自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就已经建立起联系基础,中美两国的关系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中美国(Chimerica)”一词,借此表示两国之间的密切联系。
“中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经济增长的钥匙,2008-2009年金融危机,中国的GDP跟美国相比不断增长,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在危机期间,是中美国拯救了世界。中美国在一种非常严苛的条件下存活下来,是因为他们能够协调刺激经济的方案。
在危机之后,中国的盈余在下降,而美国的赤字也是非常的庞大, 一些评论家,包括西方的、或中国的一些媒体认为,中国买了美国的债券,其实就是一种杠杆的行为。有这样一个漫画:“金融危机时,中国的海军威胁美国军舰,说你要是不开回去,我就直接把我们买的国债全抛了。”但是我很怀疑这样的情况会出现。
此次特朗普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早在布什以及在奥巴马当政时就已经存在,他们也都对中国的商品加收过关税。奥巴马的第二任期也开始遏制中国的发展。最后我认为,美国使用贸易战为中国施压,但双方都不希望进展过快,因为大家都承担不起它的后果。中美国是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就像2008年的危机一样,平安渡过这次贸易危机。
吴晓球则认为,“中美国”这个词实际上非常巧妙的表达了中国和美国的密切关系,相互合作、不可缺少,从各种经济数据、图表里面都可以看到,他们之间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
当今的世界,中美两个国家是最大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个大国关系超过当年美苏的大国关系。当年的美苏更重要的是一种军备竞赛,是一种对抗,是一种冷战,是一种势力范围的划分,而今天中美关系更多是合作。在合作中,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方面,由于发展的差异,国情不同,以及对有关规则理解不同,难免会有摩擦,这个摩擦在我看来是非常正常的,并且经济和贸易摩擦的解决只有协商,协商达成互利,而不是强买强卖,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国家受损,一个国家受益。
另外,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只会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中国人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体会到开放对中国的意义,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开放意味着中国的强盛,任何的闭关锁国只会没落。习近平也在今年博鳌论坛上专门谈到了中国的开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外开放,包括四个方面的全方位开放,降低汽车关税、降低消除汽车领域的投资限制、对金融领域和金融机构的控股权的限制等等。
所以我想我们这两个国家应该塑造一种新时期的大国关系。在大国兴衰慢慢的长河中,经常会出现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当然不想看到。
我们都低估了特朗普,中美关系不同于美苏关系
弗格森表示,特朗普和奥巴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朗普以做生意的方式思考问题,希望能够简化外交政策,把外交政策当作一系列生意交易。我觉得这也是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他希望能够在这场贸易战中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在朝鲜的问题上也是认为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马克·鲁比奥、希拉里·克林顿、西方媒体及大多数美国人都低估了特朗普。尽管特朗普不是学者,在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面也不是很擅长,但他拥有非常强大的直觉,能够很好的洞察到自己对手的弱势。
现在,特朗普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比如尽管欧洲一些国家也不满特朗普,但双方还是要进行非常好的沟通。
另外,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中国还远远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现在中国在某些方面算是最大的经济体,中美双方不仅经济方面实力相当,未来在军事方面也会实力相当。中国也是唯一能与硅谷技术创新媲美的国家。在过去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么多方面跟美国处于实力相当的地位,前苏联也只是在核武器上与美国相匹敌。
我认为尽管美国不会坐之不管,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但中美之间是不会产生战争的,甚至贸易战争也是不会的,几个月后,中美就贸易会达一致,这将会是一种平衡和进步。最后是双方会重新评估一下彼此的关系,重新审视一下世界贸易的体系。
吴晓球说:特朗普确实不简单,原来最不被看好,后来却成功入住白宫,这一定有他不平凡之处。他的行为背后是有很多想法的,需要认真研究。
但中国人最大的智慧是以不变应万变。我认为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没有变,任何时候都不会变。所以我相信5年以后再来看中国,在制造业、贸易以及金融领域都会大踏步地开放。
两个国家的共同点就是,今天的中美关系和以前的苏美关系不一样,苏美关系基本上是博弈,势力划分,只有相互威胁,中美关系的经济互补点非常多,中国人生产大量的价廉物美的商品销到美国、全球,提高了全球的福利水平,美国大量的核心技术、农产品是中国喜欢的。
就中国体系来说,中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这个完整甚至比美国还完整,我们从最原始的、最基础的工业,到最高端的工业体系都有,美国中间还是缺一点点,相对初级的少一些,它都是非常高精尖,都是高水平的,中国是高水平到低水平全有。
国际贸易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只有分工才最有效率,中美两国在分工基础上优势互补,所以我希望两个国家的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它能照顾两个国家的人民,高关税意味着美国人以后买中国的东西要付出更多价钱,也不利于两个国家全球经济发展以及两个国家公民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只有合作才有共赢。
世界不平等现象在下降,金融是大国竞争力的标志
尼尔·弗格森认为,世界上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状况,不仅仅是金融推动的,国内的教育和技术等很多因素导致了不平等现象的加剧,金融是一部分,但不是主要的促成因素。
托马斯·皮凯蒂说,现在最大的误解就是世界不平衡现象在加剧,其实全世界的不平等的情况是在下降的,它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认为这种不平衡的下降是金融帮助了中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中国能够发展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允许技术转让,允许外来投资,允许利用自己劳工方面的优势,从而在过去三十年中让大量的人摆脱贫困,并且形成大量的中产阶层。
吴晓球赞成弗格森教授对中国金融的评价。
他补充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金融和不平等,或者说财富分化的关系。现代经济没有金融,特别是现代金融,一定是落后的。因为金融最大的功能是能孵化新的技术,通过分散风险,金融制度创新,让新的技术很快地成为新的产业,成为推动产业的革命,产业的更新换代,这是金融以及金融创新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一般金融创新比较好的国家,它的高新技术发展是比较好的,因为它给了高新技术以很好的风险分散能力。特别是对大国来说金融是其中突出的标志,所以不要忽略金融对大国竞争力的重要性。
第二,金融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大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财富的分化。但财富的分化要区别是通过竞争带来的还是垄断导致的。竞争选择带来的财富的分化,是社会进步,是效率提升的重要标志;如果靠行政体制,靠权力、靠垄断来决定人们收入的差异,这就是落后。
现代金融体系下,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除了军事以外,很重要就是金融能力。金融能力在国家财富增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美国财富的增长是教育、科技、人才以及法制、体制等各因素共同导致的,但毋庸怀疑的是,金融对财富的增加是排在第一位的。比如美元全球化,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最重要的核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到65%的份额。当然这种金融体制也使美国产业升级换代加快了。
国与国之间要善于利用金融、理解金融,我们不能简单把金融看成是泡沫的制造者,也不能把金融看成是麻烦的制造者、危机的制造者,我们要看到金融对国家极其重要的价值。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