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出版社于4月25日上午联合举办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出版座谈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全书700万字,以整体性的视野完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170余年来的形成、发展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着重总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未来趋势,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力求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史研究著作。
(座谈会现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庄福龄、杨瑞森、梁树发、郝立新、张新五位马克思主义史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总主编,数十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本书的写作,作者阵容十分强大。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该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党委书记靳诺担任该书的编委会主任。
作为向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献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出版社在座谈会上正式发布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一至三卷,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的马恩部分。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出版一套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著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和出版工程,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和人民出版社的学术担当。
从已经出版的三卷来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充分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大量新文献、新资料,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新发展、新成就,必将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标志性著作,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学术和理论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致辞)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致辞)
(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会议)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刘兰肖宣读陈亚明主任的书面发言)
(国际马恩基金会秘书长、德国MEGA工作组总负责人格哈尔特.胡布曼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本书顾问陈先达发言)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发言)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侯才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向东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分别致辞,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刘兰肖代陈亚明主任先后发言。国际马恩基金会秘书长、德国MEGA工作组总负责人格哈尔特·胡布曼先生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侯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吴向东等专家学者,本书总主编杨瑞森教授、梁树发教授,以及分卷主编张雷声教授、张云飞教授先后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主持。
原文链接:
[人民出版社]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相关链接:
[人民出版社]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文本研究具有基础的作用
[人民出版社]辛广伟:出版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是人民出版社的重要职责
[人民出版社]许正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是理论自信的生动写照
[人民出版社]陈亚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代表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