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青春,就该这样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7.12.22
近日,一段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在餐厅即兴合唱的视频,被网友广泛关注,不少人听过之后表示“感动到哭”。视频中,正在聚餐的数十位学生,由指挥带领,唱起了他们在刚刚结束的合唱比赛中,获得佳绩的歌曲——《我爱你中国》。这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同学,之所以通过两个月努力训练就达到了令人震撼的演唱效果,背后正是浓得化不开的爱国情感。
这个视频的背景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唱团的演唱版本。合唱队所属统计学院的老师说,视频之所以能打动很多人,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蓬勃朝气,而不仅仅是歌唱水平。的确,当社会在对青年群体贴上诸如“丧”(类似马男波杰克)、“佛系”(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等等标签时,这些青年人正在用他们的激情与奋斗,破除刻板印象,舒展青春风采。
事实上,每年12月9日,中国很多高校都会以合唱比赛等活动形式,来纪念1935年发生的那场抗日救亡运动。不同年级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加入到临时集合的队伍中,用歌声来缅怀那些在战争年代前赴后继的先驱,同时在训练、磨合、比赛的过程中,深刻感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这种经历和体验,足以让他们一生受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清华大学的“一二•九”合唱比赛中,不久前感动全中国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专程重返校园表演献唱。他们平均年龄74岁,最年长者88岁,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一代。虽然嗓音中透着沧桑,却依然饱含奋发有为的激情,有着不输当代大学生的气场和精神。
合唱让我们看到,共同的文化记忆,是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最有效媒介。也让我们懂得,无论什么时候,保持一种奋斗的姿态,进取的精神,受益的不仅是自己,这个社会、整个国家也会因此而变得活跃、强大和生机勃勃。
原文链接:
编辑:浩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