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二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理念、标准、方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单位的学术评价研究界专家学者,以及知名学术期刊主编、图书馆界代表与相关媒体70余人参会。
论坛第一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兼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钱蓉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宁教授从宏观层面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行了阐述;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将国家“双一流”布局与金平果优秀学科排名进行了比较分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探讨了开放式评价与学术市场在学者创造力大解放中的重要作用。
论坛第二阶段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主持。高校学报理事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蒋重跃教授阐述了协调发展应作为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之间的基本共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总编辑姚申提出在营造更合理的学术生态环境过程中,应警惕单一评价指标扼杀学术创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武宝瑞阐述了复印报刊资料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思考和探索。
论坛第三阶段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主持。《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就当前学术评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赵丹群对定量化学术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长姜春林阐述了学术评价学的学科体系及创建策略。
论坛第四阶段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研究员主持。来自长安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武宝瑞在论坛上做了总结发言,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本次论坛研讨带来的有益收获,并指出此论坛将持续地办下去。
本次论坛汇聚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专家,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开展了热烈的研讨,是推进和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引领中国学术评价理论方法进步的重要会议。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