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8日,“凤凰涅槃——中国人民大学校庆八十周年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隆重举行,一支支雄浑磅礴的乐章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中国人民大学自抗日烽火中诞生、从陕北公学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整台音乐会气势恢宏,震撼人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艺术学院院长吴付来,副校长洪大用、吴晓球、杜鹏分别出席观看这两场音乐会。通过此次音乐会,也拉开了校庆系列活动的序幕。
音乐会由青年指挥家王琳琳执棒,钢琴演奏家张放、女高音歌唱家杨明明、男高音歌唱家谢天等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青年管弦乐团、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联袂演出。
音乐会涵盖了协奏曲、交响乐及交响合唱等多种形式,部分作品与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发展历程紧密相关,展现出中国人民大学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紧密服务于民族救亡、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建设的光辉历史传统。其中,钢琴协奏曲《黄河》改编自冼星海作曲、人民大学校友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合唱曲《凤凰涅槃》由人民大学校友吕骥根据郭沫若同名诗歌于1941年创作而成,后经人民大学校友瞿维配器改编为交响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继《黄河大合唱》之后另一部别具风格的成功的大型合唱作品,作品大胆采用欧洲宗教性大型合唱常用的清唱剧形式,较多地借鉴了西方音乐表现手法,以“凤凰涅槃”预示着新中国必将以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展现出老一辈艺术家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春节序曲》是管弦乐组曲《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由人大校友李焕之于20世纪50年代基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以陕北民间秧歌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展现出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此外,再度上演了由当代著名作曲家郭文景专门为此次校庆创作的交响序曲《G大调第二号序曲——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庆而作》。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音乐家们又加演了由人大校友王莘创作的经典合唱曲《歌唱祖国》和《陕北公学校歌》,展现出人民大学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情结。
据介绍,在八十周年校庆音乐会之后的10月23日至27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将举行首届音乐节,音乐节期间将有丰富多彩的音乐会、大师班、学术讲座等系列活动,其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张国勇将举行《音乐与生活》的专题讲座;著名歌唱家范竞马将与人民大学的钢琴五重奏联袂演出《国风雅歌》系列作品;中国大提琴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俞明青,中国中提琴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何荣,青年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副教授高参以及海外的一些知名音乐家将来参加演出和讲学等学术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937年由中国共产党创办、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命名组建,成为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和经济建设人才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在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方针的领导下,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指导下,这些艺术家们通过各类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排演,在团结全国民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解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这批艺术家又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参与全国各艺术院校的组建,将中国共产党在音乐工作方面的方针理念,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学习、整理、改造民间音乐等,继续发扬广大。而其中一部分音乐家,如周巍峙、吕骥、李焕之等,建国后先后担任文化部长、文联主席、音协主席等职务,成为新中国音乐文化战线的主要领导,是新中国音乐事业的奠基者和领路人。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