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靳诺:关于建好“党的建设”学科的几点看法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时间:2017.10.01

中央〔2016〕3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全国最全的,已经覆盖全部六个二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有这方面的基础,也有很好的师资队伍。另外,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得到、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理应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上有所建树。

初夏正是“万物生长竞自由”的季节。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我们齐聚一堂,研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可谓意蕴悠长。因为,党的建设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处在起步、生长的阶段,需要阳光、需要春夏的雨露滋润。我相信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有各位专家学者的努力,党的建设这门学科一定能够在阳光雨露中、在最适宜成长的季节里,蓬勃向上,成就参天大树。

今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成立第80年。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据地源头、红色源头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之一。关注和重视党的建设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传统和特色之一。193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延安时期,毛泽东九次到陕北公学发表演讲。他题词“中国不会亡,有陕公”;“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解决。”毛泽东希望的这样一批先锋分子的培养,当然离不开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看望准备成立华北联合大学的出征师生时说,我送给你们一个锦囊,就是“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革命的团结。“革命的团结”后来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改为“党的建设”。这个故事说明中国人民大学和党的建设这一法宝还有些“特殊”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对党的建设的关注,最早体现于党史研究中对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与重大事件的关注,例如古田会议、延安整风等。改革开放后,中共党史系开始有教师专门研究党的建设,在高校中属于最早开始党的建设研究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党的建设研究队伍逐步扩大,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史以及党的建设理论问题研究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我们的党史专业研究生包括博士生在内均有党的建设研究方向,培养了一批党的建设研究与教学人才。

鉴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地位、已有的党的建设研究与教学基础,为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学校决定成立实体性的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于今年“七一”党的生日前挂牌;同时,决定正式设立党的建设二级学科。

党的建设学科面临大好机遇,当然,作为新学科也面临一系列考验和艰巨的建设任务。下面我讲几点看法。

第一,尽快厘清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首先,要认真研究党的建设的学科内涵、学科性质、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尽快划清党的建设的学科边界,明确学科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学科研究规范。这是党的建设学科的安身之本,也是创建一门新学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深入探讨党的建设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党的建设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好其与党史学科之间的关系,探索形成党的建设学科的范畴体系和话语体系。再次,要加强党的建设学科的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尽快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启动学科文献和核心教材的编写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最后,要逐步建立党的建设学科的评估标准,对学科的建设成效进行及时的、科学的评价,不断提升党的建设学科的建设质量。

第二,不断加强对党的建设基本原理的研究。去年,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要求。这也是党的建设学科创立后的重要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必须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本质和规律。比如,政党是阶级的组织,阶级性是政党的首要属性;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再如,政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政治方面的斗争,党的建设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有严密和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政治性是党内生活的固有属性,等等。换言之,只有在弄清党的建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体系。

第三,不断加强对党的建设史的研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正如习近平所说,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但目前党的建设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许多重要问题的探讨、重要经验的总结不够深入,而且没有与党的理论发展史和党的活动史紧密结合在一起。今后,要加强党的建设史的研究,深化我们关于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与规律的认识,特别要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

第四,不断加强对党的建设重大实践问题的研究。早在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就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党的建设及党的建设研究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十八大之后,他进一步要求党的建设研究者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总结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基于此,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应当成为党的建设研究的题中之义。党的建设研究者必须关注现实问题,不断研究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的研究来回答党的建设实践提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从战略的高度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今天,我们召开“高校党的建设学科建设”研讨会,正是要共同商讨党的建设学科的建设思路、谋划学科建设布局,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把党的建设研究推向前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于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中拨冗参加这次研讨会表示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党的建设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党的建设智库建设等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编辑:湛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