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罗来军:增强国有企业对外竞争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17.04.0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海外投资规模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有企业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成为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乃至对外战略依赖的重要力量。如何继续增强国有企业对外竞争力,加快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罗来军。

中国社会科学网: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您认为国有企业在走出去时具备哪些优势?

罗来军:当前一大批国有企业发展成了世界前列的大规模企业集团。1999年以来,受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中国国有资本总量大幅扩大。同时,经过持续的重组合并、破产退出、小企业出售等方式,产生了一批居于世界前列的大规模企业集团。2015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94家中国大陆企业(包括华润集团)上榜,其中84家是国有企业。

这其中不仅有基础性行业内的资源型企业,如石油石化行业内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等,矿产行业内的中国五矿、中国有色等,也包括完全竞争行业内的航运、建筑业、钢铁制造、电子信息类等企业,如中国远洋、中交集团、宝钢集团、中国电子等企业。这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较早,国际化水平比较高,已形成全球本土化经营模式,是国际产业竞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前所述,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内处于龙头地位,其产业控制力和辐射力大;国有企业的业务规模巨大、创新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泛,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经济建设都具有较强的决定力和带动力;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跨国投资和经营经验,发展起来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一带一路”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您对当前国有企业走出去有哪些好的建议或者想法?

罗来军:第一要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30多年来,企业经营层面基本都实现了市场化,但在企业管理和治理方面离市场化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一个与市场经济完全相融合的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和治理方面都实现市场化,如果不能实现企业治理机制的法制化和商业化,即使物质资源实现了市场化配置,但人力资源特别是受托层和管理层仍然不能依照商业法律和商业规则实现市场化配置,终究不能真正成为市场化的企业,难以形成效率导向的、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第二要增强国有企业的跨国管理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国有企业之间要避免内部竞争,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上要注意运用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要重视和遵循国际惯例,或者要符合国际惯例。加强环保意识、履行东道国当地的社会责任。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要实施不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已深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国有企业要强化全球资源整合,要争取国际产业竞争中更大的话语权;已具备高度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要加快“走出去”,扩大“走出去”的规模,扩展“走出去”的方式,如钢铁企业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发电设备、机车制造等机械类企业要加强直接投资、本土化经营等;核电等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在优势领域先试先行,寻找突破口,为大规模“走出去”积累经验。

(作者罗来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增强国有企业对外竞争力

编辑:吴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