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时间:2016.06.14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中国中共党史学会高校学科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表示,党之所以能够屡克艰险、力挽狂澜,是因为党的事业符合历史潮流、时代潮流、发展规律和人民意愿。十八大以来,这三年多的历程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多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坚实的理论、制度和物质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表示,作为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历史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国史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杨凤城表示,党史研究一定要与现实相关联。党史研究要主动突进到近现代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做好党史研究要源于研究质量的提升,源于研究方法、视野的创新,源于我们的问题意识和对现实的关怀程度。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晓林表示,学科的融合不仅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也是产生新的理论成果的重要渠道。党史的研究也要注意拓展自己的视野,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及方法。

与会学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应借助良好的环境、抓住机遇,着力推动中共党史研究、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呼吁创新,中共党史学科具有很浓的中国特色,并且具有扎实深厚的实践基础,自己话语体系的构建显得较为迫切。”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始发说。

自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好新的技术工具,开展好党史教育,各院校也进行了新的尝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过设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把学生的微信号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微信、微博变成党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课下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展开讨论的重要场所。

原文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研讨会召开

编辑: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