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区别于前七次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毛寿龙:我认为一个是改革很全面,全面深化改革。最主要的是很关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包括国家的治理体系和能力,政府的治理体系和能力。这点和过去不一样,过去比较关注对策和问题,比如目前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包括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一大堆问题。
这次直接提到了国家要有自己的理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
特别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其实这都和治理能力和体系有关系。
包括提出用制度来反腐,用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
问: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毛寿龙:这里没说农村不发展,也没说城市面临房地产泡沫,也不是说城乡差距,直接说到了城乡一体化。
从解释角度来说,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乡村衰弱和城市城镇化步伐太慢的问题,从经济发展上面讲,城镇发展要有很好的土地供应,而农村的土地实际上有的在闲置,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城乡一体化发展从正面角度破解了很多难题,包括农民如何进入城市、社会福利、城乡两张皮和二元体制发展。
这是个非常巧妙的提法,治理层次的提法破解了很多问题,也为未来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如何改革身份制度问题,让乡下人更好的融入城市,让城里人更好地去乡下投资。
毛寿龙:国企改革是太具体的改革,实际上现在国企大都是上市公司,只要完善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党的权力,包括完善各方面的产权制度,简政放权,各方面都到位的话,国企改革应该不是问题。三中全会毕竟强调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并没有涉及到一个企业的问题。很多央企都是上市公司,股份化,只要按照新的法律运行就可以,不需要有大的改革动作。
问:您如何看待金融改革?
毛寿龙:其实主要就是金融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我的理解是,过去传统上还是把金融作为虚拟经济,总是认为金融应该支持别的领域的发展,实际上金融本身就需要市场化,只有这样金融才能作为资产成为国家富强的主要作用。
问:这次户籍改革并没有出现在公报中,您怎么看?
毛寿龙:这部分改革内容可能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应该还是城乡一体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