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时事圆桌
孟虹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
熊昊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学者
主持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策划 罗彦军
本期嘉宾:
德国“铁娘子”安吉拉·默克尔正在改变这个国家的历史。德国执政的联盟党22日以压倒性优势赢得联邦议院选举,得票率为41.5%,将获630个议席中的311席,创20年来最好成绩。这意味着,默克尔将三任德国总理,有分析称,德国将进入“默克尔主义时代”。
默克尔胜选了,一些德国媒体调侃称,这表明德国人喜欢她那种保守务实的家庭主妇式执政风格。然而,她所主张的紧缩政策受到一些欧洲国家民众的指责。在默克尔第三任期内,她是否还会继续带有典型默克尔风格的经济、外交政策?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这位日益成熟的女性政治家如何处理下一阶段的中德关系?本期南方时事圆桌邀请了三位欧洲问题专家为您作出解读。
为何大获全胜
南方日报:默克尔能实现第二次连任,并带领联盟党获得了41.5%的得票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其获得大胜?
孟虹:改革纲要奠定良好基础,“短时工”降低失业人数,竞选纲领得到各群体支持
一方面是经济上有所起色,这主要得益于默克尔前任施罗德制定的“2010年改革纲要”。改革纲要实际上压缩了福利待遇,改革了劳动力市场,这为此后默克尔执政期间节省国家开支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帮助其渡过金融危机难关。此外,欧债危机爆发后,默克尔灵活地引入了“短时工”,通过免除向企业征税等方法,资助部分企业将雇员的工作时间缩短为每周28小时,但依然有能力照付全额工资,这样就降低了德国的失业人数,赢得了人心。第三个原因是默克尔本人的执政风格非常务实,得到民众的信赖。联盟党于6月底才推出本党纲领,且融合了各政党有利竞选策略。纲领覆盖面很宽,得到了包括年轻人、妇女和老年人等各个群体的支持。
崔洪建:默克尔执政以来少犯错,反对党拿不出攻击话题,且无匹配的竞争对手
自 2005年默克尔首次执政以来,无论在国内经济、对外关系上都没有多少错误,保持了很好的平衡性,积极维护了本国纳税人的利益。在整个竞选阶段,默克尔的竞争对手拿不出可以攻击她的话题和把柄。另一方面,默克尔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魅力的人,社民党中没有一个政治家可以与其竞争。
熊昊:德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执政风格符合德国人民族性
最大的原因是经济。在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德国的经济发展在欧洲“一枝独秀”,失业率有所下降,而且德国人的收入还在稳步上升。另一个原因是,默克尔的执政风格比较偏于保守和传统,符合德国人的民族性和政治文化。
国内经济挑战
南方日报:德国的国内经济有哪些问题会成为默克尔组阁后的核心议题?
孟虹:在最低工资和增税方面可能会适当附和社民党,将重点考虑新兴产业发展
主要取决于联盟党未来的合作伙伴是谁。由于传统合作伙伴自民党惨败,联盟党与社民党联合组阁的希望较大。一旦组阁成功,默克尔必然要考虑到社民党这个中左翼政党的经济政策选择,比如引进广泛的最低工资、增加高收入群体税收等。联盟党目前仅支持在11个行业制定最低工资,同时默克尔也不希望增加税收,但有望会适当地附和社民党的政策。此外,默克尔还会重点考虑促进中小企业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崔洪建:与社民党就经济政策讨价还价是首要挑战,还需处理制造业发展势头下降等老问题
如果联盟党与社民党组阁,会就经济政策与社民党进行讨价还价,比如在税收问题上,会就增税与否进行争论。联盟党与社民党在劳工权益保障、最低工资等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这将是默克尔第三任期内处理国内经济事务的第一个挑战。其次,默克尔执政期间,德国经济本身已经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制造业发展势头有所下降,这也是其第三任期需要处理的。
熊昊:欧债危机或造成新冲击,还要应对老龄化和移民问题
在第三任期内,默克尔需要面对出口低迷、投资需求降低、高科技领域优势有所减弱等挑战。而如何解决这些挑战,有赖于欧洲整体环境的走势。从当前形势看,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仍然不能低估,或会对德国国内经济造成新的冲击。此外,默克尔需要应对德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以及移民问题。现在德国人口正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在德国的土耳其裔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生育小孩的比例在增加。
应对欧债危机
南方日报:年初成立的“德国选择党”在选举中表现强劲,以反欧元的立场最终赢得4.7%的选票。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德国民众对欧元和欧债危机的基本态度。您认为,默克尔在第三任期内将如何应对欧债危机?
孟虹:默克尔或吸取社民党部分积极政策,适当修正紧缩政策,但仍会坚持“治本”
目前,欧盟很多成员国均希望通过刺激政策来振兴和恢复经济,但默克尔更希望通过改革金融体制、尤其是债务国的内部财政体系来克服危机,从而达到“治本”的功效。如果联盟党与社民党携手组建内阁,默克尔或会吸取社民党的部分积极促进政策,从而一定程度上修正其原定的紧缩政策。在默克尔的第三任期内,一方面她依 然会坚持建立比较完善全面的金融管理规则和机制,将欧盟拓展为金融联盟。另一方面有鉴于目前欧债国的状况与国内反欧元政党的影响,也会考虑采取更多更为快速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整个欧元区经济的复苏与振兴。
崔洪建:默克尔“妈妈”要说服国内的欧元反对者救助他国
默克尔的外号是“妈妈”,但是德国有些人喜欢这个“妈妈”,有些人不喜欢。比如“德国选择党”就是一群不喜欢默克尔“妈妈”的人组成的。这些人认为自己是在为他国的经济风险买单,所以反对德国政府救助其他国家。因此,在处理欧债危机问题上,默克尔的第一个挑战是说服这些人。从外部环境讲,受欧债危机冲击较为 严重的国家若引发政治危机,会从另一方面冲击默克尔的救助政策。
熊昊:默克尔要让民众恢复对欧元信心,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协调
应该对默克尔采取的紧缩政策以防止欧债危机复杂化表示肯定,不过这一政策有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国内民众,一方面是欧洲国家。默克尔组建新政府的第一任务应该是让民众恢复对欧元和欧盟的信心;第二,欧债危机不是德国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全欧洲的问题,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的问题。默克尔在下一阶段应对该危机时应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策协调。
中德关系展望
南方日报:默克尔自2005年首次担任德国总理以来,中德关系也经历了起起伏伏。您如何展望默克尔第三任期内的中德关系?
孟虹:两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方面可互补,为两国关系奠定牢固基础
总体来看,德国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方面可以互补,这为两国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比如,两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均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不会像美国那样随意施展霸权,而是更希望通过对话来推进改善与不同国家的关系。此外,从国家外交与安全政策角度来讲,两国有着相似的需求。中国是亚洲的区域性大国,德国作为经济大国则是欧洲一体化的领头羊。两国若要在全球化时代超越自身既定的区域,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紧密携手合作。从经济方面 来看,两国作为出口大国,在经济方面的互补性非常强。德国现在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拥有较多高科技行业,可以向中国输出新技术,德国的汽车、化工产品等在中国也拥有很大的市场。2011年,中国与德国在默克尔的倡导下建立了政府磋商机制,目前两国还拥有逾40个不同的对话合作平台。
崔洪建:默克尔对党内掌控力明显增强,并成长为成熟政治家,有助继续加强对华友好态势
默克尔对中德关系的看法有一个过程,她刚上台时对中德关系的重要性不太了解,会从价值观外交的角度处理中德关系,恰好那时她对党内掌控力也比较弱,以至于她在党内压力下做出会见达赖等影响中德关系的事件。在第三任期内,她对党内的掌控力明显增强,而且也从一个刚刚上台的领导人成长为成熟的政治家,这将有助于她在下一阶段继续加强对华友好的态势;另一方面中国本身变化也会促使默克尔更加重视两国关系。尤其是现在欧债危机已进入到复杂时期,默克尔会看重中国在欧债危机问题上的作用。
原文链接:[南方日报]德国进入“默克尔主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