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科学时报]成仿吾:忆吴玉章(下)
来源:人大新闻网
时间:2017.03.31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培养新中国的建设干部,党中央决定以华北大学和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从此,我们又在吴老的领导下,为筹建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新型大学。它的筹备和开学,一直是在党中央和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创办一所正规大学,任务艰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校舍问题、设备问题、专业设置问题、干部问题、师资问题、招生问题等等。在那个岁月里,年事已高的吴老和我们一起,几乎是每天到处奔波,每晚碰头。经过一段紧张的筹备,中国人民大学于1950年2月就开始上课了。

在迎接学生的大会上,吴老讲了话。他首先阐述了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的目的和任务。他说:“由于中国革命伟大的胜利,迫切要求各种建设人才,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各种建设,所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培养新型的知识分子,为新中国的建设服务。”其次他谈到,学生们来自各方,因此,“需要大家亲密地团结起来,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尤其是老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带动大家努力前进”。他“希望每个同学关心学校之工作,如同关心自己之学习一样,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把学校办好。最后,他谈了学校教学工作和秩序。他“希望大家根据学校规定时间上课,按时作息”。他根据当时学校工作中的缺点作了自我批评,也根据当时学生中的一些思想问题,强调了学校秩序和制度的重要性,说“学校秩序与制度的建立,对保障同学们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不允许有任何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发生”,希望大家都自觉遵守,欢迎同学们都有新的进步。

吴老很重视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他说,学习马列主义,不只是背诵马、恩、列、斯著作中的若干词句,而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使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因此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不论是授课或学习,都要联系个人思想实际、联系革命和建设实际。为此,学校建立了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和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制度。

吴老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他到课堂听课和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与教师们一起讨论改进教学的办法,还常常帮助教师修改讲稿。为了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他倡导每年召开一次科学讨论会。他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吴老治学严谨。他要求制订严密的教学计划,并要求计划和制度一经决定,都要遵守。他很注意检查计划的执行清况,特别重视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他每年在开学前,总要约同我们一起,到各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包括教室和宿舍的灯光亮度够不够、桌椅板凳是否整洁,他都要检查和过问。因此,尽管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像一台复杂的机器能够正常地运转一样。

吴老很注意培养优良的校风。他为《中国人民大学校歌》写了歌词,在吴老的带动和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一开始就继承了老解放区的革命教育传统和作风,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校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我调离中国人民大学以后,和吴老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了,但吴老外出视察工作或我因公来北京,我们总要互相看望,交谈办学经验。我与吴玉章同志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6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那次,我在吴老家中谈了很久才离开。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是最后的一次。1966年12月12日,吴老逝世了。听到了吴老逝世的噩耗,顿时潸然泪下,痛哭我们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良师益友。

(全文完) (编辑:薛婕)

来源:科学时报 专栏:人大往事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