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十周年华诞之际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纪宝成
鲜花盛开的五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迎来了30周年华诞!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喜事、盛事,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喜事、盛事。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30年,对于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来说,只不过是极为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从创办到发展所历经的30年,正是中国从“文革”十年浩劫走向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其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的广度与深度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的。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产生奇迹的时代。恰逢如此盛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幸,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同仁之幸。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时代共前进,已成为学科齐全、队伍齐整、成果众多、影响重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基地,充分展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21世纪,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理论武器和精神食粮。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急切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为之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重任,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要进一步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键是要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同样重要”落到实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同样重要。如果说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硬件”,那么,哲学社会科学也许可以称作人类改造自然的“软件”,其作用似乎是无形的,然而是更为重要的支撑、导引和保证作用。要从制度保障、经费投入、环境营造等方面,真正落实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设立与自然科学同等级别的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奖项,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的成就和作用,使那些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作出原创性、基础性、开拓性、前沿性成就的专家学者,得到应有的学术荣誉和价值肯定。
要深入实践,勇于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提升实践经验,创新理论观念,以引领社会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功能。不深入实践,不创新理论,哲学社会科学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是一项艰苦的事业,需要付出努力,付出艰辛,甚至是一生的心血乃至生命。要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勇气,敢于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冲破旧的思想牢笼。当然,党和政府要创造有利于科学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学术氛围和环境,提倡探索、尊重探索、鼓励探索。成功的探索可以取得接近真理的认识,失败的探索可以成为接近真理的过程。既要支持褒奖成功的探索,也要容忍、善待失败的探索。
要研究问题,关注民生。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因,民生是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对象。科学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这是一条普遍规律。自然科学如此,哲学社会科学也是如此。马克思曾指出,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特别是要到民众中去,关注民生、关心民生。“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高高在上,不能躲在象牙塔内关门做学问,特别是不能成为极少数富人的“代言人”。温家宝总理5月4日在人民大学与学生交谈时说:“当总理不了解民生问题就是不合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了解民生,不学习民众,更是不合格的。
要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眼光。当今时代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联系越来越密切。现在不仅外部世界发生的许多问题往往会影响我国,而且国内许多问题的发生也往往具有外部世界的因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面对全球化的世界,我们要拓展视野,放眼世界,把家事、国事、天下事放到一起来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吸纳和学习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为我所用。
要有本土意识,重视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发展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沃土和前提。离开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实际、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元化浪潮汹涌发展的当今世界,特别需要我们以虔诚的态度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的历史、国情、人民走过的道路和当前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建设性的态度来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懈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国家队,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和崇高的责任。我们祝愿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发扬优良传统,勇担新重任,取得新发展,再创新辉煌。
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的发展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许多领导和学者的大力支持。我们殷切期望,今后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携手共进,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文明、民主、和谐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