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0日,由经营报主办的中国“大国前行的推动力”--思想推动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论坛。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的主题发言。
主持人:纪先生在您发言之前简单的一个问题,从教育救国、教育立国的提出让我们想到了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先生,以及一代一代的教育家都在认真思考的教育救国,您的白发是否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教育改革的不易?
纪宝成: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有些想象力的。但是我从来没想到我会被评为思想力人物,会有思想力人这样一个头衔。本身就好像很有创意。
一开始我们的同事告诉我,说网上正在评选思想力人物,你是候选人之一。我当时说什么叫思想力人物?然后我看了《中国经营报》的有关报道,也问了一些同志。当时我就想,可能思想力人物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并且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能够推动事业向前发展,这样的人物可能就叫思想力人物。
当然不知道思想力人物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但是大概的意思好像是这样。文章中写的是在实践当中思想,在思想当中实践,肯定是知行合一的人物。并且能够推动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所以我获得这个称号感到非常荣幸,也感到愧不敢当。
我想我们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三十年,应该说是思想激荡的三十年,是思想力迸发的三十年。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这个大潮当中的一朵浪花,是庞大的思想力队伍当中的一个分子,而且可能做得不一定很好,可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实我自己是一个学习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这样一个学者。也曾经在基层工作过很多年,我在县级机关工作过十年半,我一开始并不是从事教育的。在县里面,到大山区、深山老林呆过很多年。历史改革开放的大潮把我推到了教育战线上来。人民大学今年恰恰也是复校三十年,与我们国家正是同呼吸、共命运。我也应当是这三十年的见证者。我从在经济领域工作,从基层工作,到了高等学校,到了北京,到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教育部门进行工作,对思想、文化、教育考虑得比较多一点。
刚才吕政先生介绍我的时候,重点介绍我在国学、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一些事情,我也注意到刚才印的画册上说我是国学校长,我好像又多了这么一个头衔。可能社会上认为我这几年在重视传统文化方面做了一些事情,可能得到了一些认可。当然我也注意到给我的评语当中也讲到了大学改革。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是我2000年9月份重新回到人民大学,并且担任校长以后所做的一些事情。今天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简要地把一些想法给各位汇报汇报。
我到人民大学来,当时人民大学的情况大家比较了解。它是中国的一所名校,实际上在九十年代它的地位,它的名声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是迟缓的。这既有人民大学本身的问题,也存在着整个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究竟怎么看待的问题。重理轻文是当时社会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出现过,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存在。所以,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上不去,人民大学的地位也不可能上去。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改革开放究竟怎么样对待思想文化,怎么样对待哲学社会科学。它提出的时代题目是这样的。
尽管在我到人大工作之前,也有很多学者呼吁过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但是声音不是很强。所以我回到人民大学的第一个会议,就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大会。我们邀请当时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同志发表讲话,他的讲话就是这个精神。我们请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出席大会。当时我9月28号回到人民大学,10月15号就召开了这样一个大会,呼吁全社会重视。
第一篇文章,就是发表在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一期,名字叫做《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这篇文章后来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的世纪我们国家已经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文社会科学跟现代化建设关系重大。我们在人民大学搞的第一个全校性的重要论坛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5月份在人民大学举办,李铁映副委员长出席大会并且讲话。后来每年举办一次。我本身大声疾呼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一直到2002年当时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同志考察人民大学,并且发表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从此我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大声疾呼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所以,江泽民同志视察以后我曾经提过一首词,我其中有一句话叫做一吐胸中快。我当时写文章就这样讲,在香港凤凰卫视的大讲堂上我也讲了这样的问题。重理轻文已经形成制度性的歧视,自然科学有三大奖,人文科学一个奖也没有。自然科学有科学院士、工程院院士,两个院士的制度。人文社会科学什么制度也没有。不跟这些挂钩也就罢了,它的社会地位、生活地位等等统统与院士挂钩,在整个社会就形成了更加不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氛围。当时人民大学得到了拔款。钱非常可怜,人大校园破烂不堪,为什么?没有钱。对人文社会科学拨款是非常可怜的。我曾经在人大调查过,人民大学从78年复校到2000年国家拨款只有几个亿。但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它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它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也是不言自明的。没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技术可能就是不是生产力,它可能是一种破坏力。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滥用科学技术导致现在环境污染,导致生活环境产生很多问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一个前提条件。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技术很可能成为人类的灾难。这就体现在科技的价值,体现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我们当时从这开始,想这样的问题,怎么样使我们国家更加科学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就想到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现在有人说纪宝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我说保守这个词,我们现在也得解放思想地看待保守这个词,保守这个词未必都不好。我在人民大学的大会上讲,人民大学应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当包容各种不同的学派,不能随便说哪个教授左,哪个教授右,不能说谁是保守派,谁是改革派。这些都是政治词汇,随着历史的前进,它们应该成为历史的遗物。保守很可能保守有价值的东西,激进很可能代表了前进的某种方向。因此如果保守了传统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是社会理性和良知的反映。激进很可能有些人不能理解,但有一些激进代表着新事物的发展方向。我们自始至终激进,我们才能开放未来。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激进一点,有一些学者的观点保守一点,我认为都应该允许存在,否则就是一刀切,就谈不上思想力。没有思想的自由,哪有什么思想力?我们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想到了传统文化。
百多年来,特别是上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受到列强的欺凌。我们这个民族就要反思,为什么这样?于是很多人把它归结于中国的文化,说中国的文化太差,以至于中国到了如此的地步。所以在西学东进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引进了西方的文明,确实大大地拓展了我们民族的视野,推动了我们民族的前进,必须肯定。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些人在西方文明面前自闭,把自己的文明看得一钱不值。早在1913年英国人庄斯顿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当我们欧美的人惊异地发现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的文学艺术具有那么伟大的价值的时候,而中国人却学着鄙视自己的文化,这是一种令人大惑不解的现象。从他说了这句话百年来之后,有多少中国人鄙视自己的文化?新文化运动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前进的非常了不得的一次文化运动。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特别是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无可估量。但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管后来被我们称之为革命的知识分子,还是被我们称之为反革命的知识分子,当时否定传统文化几乎是一致的。对全面否定传统文化的激情方式必将为日后留下深层的隐患。这种激情方式演变到文化大革命,那就是革了整个传统文化的命,是进一步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到了打倒孔家店,到了文化革命彻底地否定传统文化。而且以一种极左的形式,破四旧的形式,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形式来对待传统文化。这已经不是打倒孔家店了,而是要打倒孔子本人,要批孔。这样一来,我们感觉到到了新的世纪,究竟怎么样来对待自己的文化?我们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就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认识来看待一百多年来对待这个问题的历史。我本身并不是搞文史哲的,我本身搞经济学,而且还是贸易经济学。贸易是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是做买卖的,研究这种学问的。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对文史哲不是很懂,只能知道一些皮毛。我们必须确立民族文化的自信,认为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建设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六大提出弘扬民族精神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在01年春天,有一位学者给我打电话,他说纪校长有人想给我们捐赠孔子像,你敢不敢要?我接到这个的时候感到不好回答。但是我还是很快回答他,非常简单,我说要,为什么不敢要?半年以后大学内最大的孔子像在我们学校树立起来。我们这个行动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从那以后我们成立了孔子研究院。01年、02年相继开展活动。有了这样一些铺垫,我们呼吁撰修清史,同时我还提出了传统节日问题。认为民族传统节日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无可替代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05年春天提出了要建设国学。所以我在几个报纸上发表了文章,有一篇文章叫“重估国学的价值”。认为要认真地研究传统文化问题。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在清华大学1925年成立国学研究院的80年之后,2005年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我们想一想,清华大学当年的国学研究院仅仅存在了四年,但在八十年代人们仍然津津乐道,表明一种人心,表明了我们民族对待自己传统文化的一种态度。所以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成立国学院以后有很多争论,有很多置疑,有很多怀疑,也有不少误解。当然也却有个别人有攻击之嫌。但是我们当时没有回应这些,我们只是做事情。成立国学院,对于怎么培养人才都是探索之路。看上去是传统,是保守,实际上它是创新。是在八十年之后,怎么样延续文脉。在这样一个时代,老的东西反而成了新的东西。看上去保守的东西,但充满了创新和探索。
所以我想给各位汇报介绍这些是想说明,第一要想拥有所谓的思想力,一定要有真情。作为学者,对人类的命运,对国家的前途,对民族的命运要有真实的感情。对我们从事的事业要有真实的感情,没有这些的感情,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思路决定出路,这恐怕就是思想力的重要表述。没有感情在里面,思想出不来。有了这样一份感情,感到存在很多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想办法就要思想,就要有理念。所以真情是第一位的。
第二,一定是真实,一定是从实际出发,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教条到教条。一定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到国家发展、世界发展,是不是呼唤哲学社会科学,是不是互换优秀优秀传统文化。从我们学校自己的实际出发,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学我不干谁来干?有人问我们现在没有教师怎么办?我说没有国学大师我们来干。这样的思想强烈地存在着,所以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在工作当中有一个观点,我十分关注行动,关注落实,我们要关注思路,解放思想,没有问题。但有了解放思想,有了好多理念没有行动,那才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没有用处。而关注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包括各种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也不要试图一步到位。
第三是真理,要追求真理。真理是一个目标,我们很难完全掌握真理,但是我们的思路,我们的实践是向真理的方向前进。它一定是科学性、建设性,不是一种破坏性,不是一种盲目性。应该很缜密地考虑各种问题。一定是向真理靠近的,发展是硬道理,一定是有利于社会科学的,一定是创新前进的,它一定是这样。它的科学性,它的建设性,从理念到实践都应当体现出来,它不是一种破坏性的东西。它是建设当中把一些旧的东西破除掉,摒弃掉。有了这种行不行呢?我个人感到勇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好说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太大了。但是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没有勇气是不行的。在教育界工作,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工作,谈思想、谈问题,要有理论勇气、学术勇气。还要有巨大的政治勇气。有一些人老是为我担心什么,我说你担心什么?我觉得我的思想完全符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所讲的都是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我们不存在政治上的大问题。政治文明也在发展,政治文明的各种制度,各种规定也在向前发展。比如说当时树孔子像,那个问题就得掂量掂量。我们不给领导出难题,自己判断,根据改革开放的精神,根据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趋势,我们觉得应该这样做。外国人说孔子是世界十大名人第一位,我们为什么不尊重我们的老祖宗?任何人都有时代的局限性,任何人的思想都有与现代不符合的地方,但是并不影响他是一个伟人。勇气也不能胡来,还要认真思考,判断清楚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还有一点,也可能说是第五点,除了解放思想,还要善待不同的意见,包容不同的意见,要把不同的意见看成自己前进的动力。是保证自己健康发展的必要的条件,要这样来看待。我们在办国学院时很认真地看待反对意见,我看了以后就对国学院的同志提出,我说一定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俘虏,我们的教学计划,我们的教学方案,培养的各个环节一定使学生虽然立足于传统文化,但是一定是放眼世界,一定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眼光。所以整个教学方案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的。既然要想提出一些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难免会有人不同意。要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
我就是简单把我的思想向同志们汇报汇报。谢谢大家。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正是由于这个时代,才有这样一个论坛。谢谢!
原文链接: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80410/16064732023.shtml
(编辑 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