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第三期首都治理热点问题研讨会:“老龄化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来源: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1.05.31

5月27日上午,第三期首都治理热点问题研讨会:“老龄化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统战部、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市石景山区民政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办事处、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协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张淼,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彭玉春分别致开幕辞,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文钊主持会议。

杜鹏在致辞中表示,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五个“着力”,为积极应对老龄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国家和北京市都既从战略层面出发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新高度,加快完善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划、治理,也从操作层面入手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加快建设机构社区居家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长期以来始终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努力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在人口老龄化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人才优势、平台优势,人口研究、老龄研究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他强调,本次首都治理热点问题研讨会,围绕老龄化社会治理改革与创新创新,将深入研讨首都北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超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探索与实践,聚焦老龄化背景下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障碍,是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论坛。他表示,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充分激发和发挥首都北京的示范作用,推动首都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张淼在致辞中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首都北京的人口老龄化还将加速。此次研讨会围绕老龄化社会治理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如何建设首都”贡献知识智慧和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发挥了首都高端智库的智力优势,推进了“产学研用结合”、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相结合,更好地推动了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黄石松以《从“七普”数据看首都北京老龄化社会治理》为题发表演讲。他结合“七普”数据,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十四五”时期北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着力点仍然是“补短板、强体系”,必须以整体性社会治理的视角,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的难点、痛点、堵点。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的实践,提出了新时代基于街道的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

中央财经大学财贸学院教授杨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伍小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建兵分别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探索与实践》《新时代老年友好社区建什么、怎么建?》《构建基于街道的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为主题进行演讲。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春玲,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委副主任、老龄协会会长王小娥,分别作点评发言。与会专家和领导认为,治国安邦重点在基层,老龄化社会治理着力点也在基层。此次研讨会的举办,通过凝聚共识、资源分享、思想碰撞,为完善首都老龄化社会治理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智慧,老龄事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惟其笃行方显珍贵,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责任编辑:徐小婷)

编辑:彭 美琪